第六十章破罐破摔(1 / 2)
朱元璋的用意在朱高熙身上再明显不过了。
什么是从离京谈起的?
摆明是要针对朱允炆遇刺一事!
还好一路上,他与欧阳伦围绕朱元璋有可能会逼问的问题反复操练。
种种答复早烂心头。
俯首假装苦思冥想,朱高熙总算迎上朱元璋的视线:“回禀皇爷爷、孙儿于明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十三离开京城。当夜幕降临,和太孙住进皇驿。转天之后,太孙不知为何连夜而去,从此分道扬镳!行至逍遥津。夜宿途中遇匪徒侵袭。力战下凭自制火铳打死匪首。终获大胜!从此徒步月余。终到达西北兰州卫。由于心中迫切为国分忧。方便驸马欧阳伦兵戎相见。一人赶兰州准备建皇庄。一人开商路。”
朱高熙像背课文似的,把这些个月的遭遇事无巨细都告诉朱元璋。
当然这里面一定有半真半假的成分。
功劳大部分都推到欧阳伦身上,有些小小不言的错误揽到他身上来。
旁边朱棣虽板着脸却仔仔细细听了起来。
等到朱高熙把事情都讲完了,燕王心中忐忑不安再也没有了涟漪。
不事说辞,可谓无懈可击。
除非这两拨刺客中有一个活口留了下来,不然不管洪武帝怎么猜忌,也无法抓住真凭实据对其父子判刑。
然而,它是不够的。
朱高熙本意可不只为自己洗脱罪名,还想再博得皇爷爷信任。
否则,刚打开的好局面就极有可能为他人作嫁衣。
““您的意思是太孙忽然走了您跟驸马不知道什么原因吗?
冥思苦想良久,朱元璋总算发话了。
重点还是放在了太孙朱允炆。
““对啊,到现在孙儿都没有搞清楚,太孙怎么就不辞而别了!
朱高熙庄严的点点头。
饶有朱元璋一双火眼金睛仍未能在其神情中看出半点伪装与破绽。
““可是朕咋听呢,就是你跟太孙说要他到宁波府去找名医戴思恭。
““太孙到宁波府来吗?
朱高熙听后立刻睁大眼睛,然后满脸闪出一丝杀意。
这一系列转变,朱元璋一览无余。
望着眼前这位让他颇有安慰的外孙,洪武帝原本满腔委屈的内心一下子变得柔软起来?
朕果真错在高熙?
进宫那么多年了,真的没有听到任何人说自己心机很深,总是和别人很好!
虽然老四为人处世颇具城府,但高熙终究不过是一个少年,并且自小就在皇宫里成长!
如果高炽受老四的影响很深,也是有可能的。
心里再三考虑,朱元璋不禁为当初的推论摇摆不定。
再次看着朱高熙的眼神中不禁多出几分慈爱。
再说那还是孙子!
“允炆遇刺的事你该有所耳闻吗?”
“孙儿早有所闻,只可惜那时有公务在身,实是无奈之举!这次回京,要空余时间去看望太孙!”
敏锐感知到朱元璋口气中的转变,朱高熙心中不禁欣喜若狂!
可见其戏奏效。
可是还没等我开始欢欣鼓舞,朱元璋忽然话锋一转:“允炆也曾遇刺宁波府,您可知道。”
“在宁波府吗?”
再一次宁波府来了!
朱高熙只好钦佩他这个皇爷爷——明锐。
天天发生千头万绪的军国大事,他竟也能从这件事中抽丝剥茧、直击要害。
虽然朱允炆出门连续遇到事故,并且种种经历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关系,但是朱元璋直接发现一切都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开始!
而且大有抓住不放。
如果不是筹划已久,又把细节做得尽善尽美,朱高熙这样做实在是难以通过。
“皇爷爷、孙儿虽愚,却也理解你总是围着宁波府问什么意思!的确孙儿曾经和姑父商议,要他帮着去宁波府招抚戴思恭入朝给太子养身。不过这事早在你下诏要我两人监督皇庄前,就已定型了!关于讲太孙的事如何得知呢?我看他正在驿站偷听我们的对话呢!
朱高熙边说边像负气的小孩,双手一摊跪下坐着。
方才挺直了腰板跟着松了下来,一付破罐子破摔之态。
须知批评太孙是一种沉重的罪行。
尤以朱元璋为甚。
“混账啊!敢批评太孙吗?瞧我不行。。。”
还没等我朱元璋开口说话,那边朱棣先是坐不住,站起来对朱高熙是耳光。
这清脆的声音即使是大殿外也可以听到。
朱高熙脸上顿时多出个红红的巴掌印!
可是,在这种电光石火间,他明显地从老爹愤怒的目光中看出赞许之色来!
如果不是父子俩,肯定无法体会到这心心相印的情调!
“老四啊!我没有死!”
朱元璋面沉如水,似乎颇不满意朱棣方越俎代庖的做法。
但是语气里没有一丝责备的意思。
甚至掺杂着一丝不忍的情绪。
“皇兄不答应!就高熙这个小孩不答应放肆的皇兄。。。。。”
“嗯!他还小,哪能和你一般见识呢,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