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很多蚂蚱,过来蹦哒(1 / 2)
其实不止孟大将军他们这般想,还有其他人也是这样想的。
崇州城的知州杨顶就是其一,他两个多月前就接到上面来的消息,让他把手中所有暗中培养出来的兵力都派出去,让他们沿着山林行路,尽量做到隐秘,然后到了塔漠县后,想办法和其他人派出去的队伍汇合。
可是杨顶一向胆小怕事,要不是当初他这个知州是靠上面那位提拔的,后来又听那位的指派做了不少事情,也得了不少好处,如今抽身不成了,要不他说啥也不趟这趟浑水。
好在是崇州三府都是那位的人,虽然底下的三个知府都是硬茬子,对他这个知州并不是太过于尊敬,但他也忍了,反正他本来也确实是打算浑水摸鱼,等到大事所成他也能捞个好处,就算大事不成,只要他苟得好,照样可以保住个小名,大不了辞官不干,这些年好处也捞了不少,回去他老家做个富家翁安享晚年也挺好。
可惜就有人见不得他好好的,以前他忍就算了,导致那嘉陵府知府唐腾变本加厉,越发不把他放在眼里。
前段时间竟然擅自做主,和嘉义府知府一起,策划了两府交界之处的怀仁县河堤决堤之事,导致那么多百姓都流离失所,甚至还有一个村子直接全部灭亡。
倒不是杨顶爱民如子,而是他胆小啊,压根不想治下发生太招摇的事情,三年前那场大灾好多灾民要往上京城去,他咋可能敢让去,就拦下了,好在想了个损招,把灾民都撵到了砼州。
可是没想到这两年崇州境内是越发的不好,好容易上书哭穷,得了朝廷的救济,怕底下百姓穷极了闹事,他也没敢多贪,都放下去稳住了百姓。
这好容易安稳了没多久,唐腾他们就闹出那一出儿,连给他商量都不曾,就让招了几个闲汉哄着那些灾民们去塔漠县闹事了。
杨顶真是不知道该咋说了,那个唐腾自诩聪明,却把别人当傻子不成?那么明显的损招,有一还能有二?
结果呢,放个屁还能听个响儿,他倒好,也没激起一点水花不说,还敢继续和那群山贼们合作,去抢劫军粮?
听到那个消息,杨顶差点吓得尿了裤子,连最喜欢的小妾生辰也懒得过了,赶紧秘密吩咐自家夫人和管家,动静小点暗地里把家产该
cascoo.net
。卖的卖,该收拢的收拢。
杨顶虽然胆小,可他很是精明,而且越是贪生怕死的人,对于危险的嗅觉就更加敏锐。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上面就来了消息,让他开始派兵,那不就是说明要开始举旗造反了。
造反这种事,胜了富贵荣华享三代,输了全家掉脑袋。
杨顶可不想掉脑袋,他还有三个儿子四个闺女,一个夫人五个小妾,还有诺大的家产呢!荣华富贵自己和家人都还没享受,考虑后代那么长远干啥。
于是他便吩咐好夫人,先带着孩子们和家产,回他的老家,幽州那边,以探亲祭祖的名义过去,而他则是继续留在这里避人耳目。
如果看着大势所趋,那就更好了,如果看着不行了,便假装反杀叛贼,假死脱身,隐姓埋名回去老家做他的土财主去。
与杨顶这贪生怕死的心思不同的,其他三府以唐腾为首的三个知府,却是不知道是猪油迷了心,还是富贵迷了眼,总之他们认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上面一来消息,就直接把手下能用的兵力全部安排了出去,而且还有正经八经的官兵。不过暗地里过去的那些是他们花了大钱培养的私兵,明面上派过去的,却是以剿匪为名过去的。
而且这些明面上的官兵,兵权还是握在他们自己人的手里的,所以到时候只要看情况而动,还是一个大助力呢!
其实杨顶不知道,这三个知府,其实都是师出同门,他们的老师就是杨顶口中那位上面的大人物,他们都是被那位不动声色安排过来的,所以,他们都是直接听命与上面,因此对杨顶这个废物上司,丝毫没有半分尊重,因为觉得以后事成,他也只是个垫脚石而已。
大徵的文人十分尊师重道,对待授业恩师就如同父亲一般,有的甚至比自己的父亲还要听话。正是因为这样,这三位知府才像被洗脑了一般,对上面的恩师,言听计从。
这次恩师传来消息,说是计划提前,让他们倾尽全力,成败在此一举,他们自然听命,必要时还会逼迫杨顶一把,不能让他拖后腿。
他们三府出兵加起来也有一万,这还是暗地里的,明面上的官兵加起来也有三千。
还有其他几个地方的队伍虽然不大,但是几个队伍到时候全部汇聚
。在一起也有小一万人,再加上那些他们之前合作的山贼匪盗等,也有五千人。
这些都是大徵的人,其他还有三股外来势力,那就是北狄人留在大徵境内的暗探,他们是一整个部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如今也有两万人之多了。
这么一算下来,他们反叛军竟然已有近五万人了,当年的前太子叛乱为啥失败,不就是人数不占优势,再加上没有做好准备么?
而这次,他们可是做好了准备的,再加上这近五万大军,还怕啥?
镇北军虽然号称十万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