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三十七章(1 / 4)
谢氏娘家是扬州当地大儒, 不说桃李满天下,但扬州府六成学子师从谢氏子弟,因此官商两道都吃得开, 当地宗族、地头蛇和百姓颇为尊重谢氏一族, 没谁犯傻去得罪谢氏。
扬州繁华, 灾民逃难首选,但知府害怕麻烦就提前命人堵在官道上拦下灾民,驱赶至其他县譬如江阳县, 实在赶不走的灾民便只能捏着鼻子在城外一处平原地带设立安置区。
赵钰铮一到扬州就住在谢家,找人打听灾民情况, 得知扬州知府萧问策驱赶灾民一事, 深为愤怒, 亲自去灾民安置区询问情况,准备将此事记下, 等回京都便告诉他父亲,由赵宰执参萧问策一本。
看完灾民惨状, 赵钰铮决定开仓赈灾。
粥铺就在灾民区官府赈灾粥铺的对面, 说实话, 要不是他外家是本地大儒, 父亲又是当朝一品, 萧问策早就砸了赵钰铮开的粥铺。
在官府赈灾点开一个米粥更黏稠的粥铺, 不是明晃晃打他脸吗?
可惜赵钰铮背景雄厚, 萧问策脸面挨了打还得赔笑,赵钰铮心里不屑萧问策这等蝇营狗苟之人, 但也不会直接撕破脸皮。
他很快就请外祖父出面召集扬州富商筹集善款, 同时写信给太子, 从他那儿求来一个恩典, 说是本地富商赈灾款捐最多的人,明年淮南皇商的位置由他来坐。
本地富商闻风而动,无不蜂拥而至。
短短半个月时间便筹集将近七十万两赈灾款,此时赵钰铮出面作为善款筹集活动的代表,将将近百万两善款尽数捐给扬州府。
萧问策一听高兴坏了,之前对赵钰铮打他脸的满腹牢骚顿时化作欣赏,亲笔书信,满纸夸赞,在本次天灾表彰奏报里,赵钰铮的名字放在最前排,尤为突出显眼。
奏报送到京都,落在太子手里。
太子大笔一挥,赵钰铮的名次再往前跳几行,就成淮南天灾贡献最杰出的大善人之一,明年考校科考学子私德品行,便是一大加分点。
江阳县传来时疫泛滥的消息,扬州城外的灾民区也爆发一场规模不大的时疫。
赵三郎和谢家人不同意赵钰铮再去灾民区,赵钰铮反对无效,被带去后院亲眼目睹身患时疫的家仆的惨状,吓得脸色发白,不敢再任性。
当时扬州城内人人自危,赵钰铮足不出户,反倒是赵三郎天天在外帮忙运送药材,维持灾民区的治安。
没过几天,赵钰铮就在谢家花园听婢女们讨论时疫被解决一事。
她们说钦差当机立断,带兵拿下渎职的江阳县县令,召集全城大夫、太医官和灾民们勠力同心,研究出治疗时疫的新千金方,之后令淮南的官安排米粮水、药材和银子,随机分配江阳县大夫到淮南各地治疗时疫,救了淮南万千灾民。
她们说:“新来的钦差大人是清官,淮南百姓间都传遍了。听闻他慧眼如炬,法场一眼瞧出邓汶安是被冤枉的,彼时还是七品小官。一介七品小官不惧权威,把这事儿捅到陛下那里,这才有钦差下扬州来了。”
“何止啊!要不是钦差应机立断,不知道还得冤死多少人……知道不?咱们扬州知府也被叫去江阳县。我看呐,知府把灾民赶出城的事儿瞒不过钦差,迟早被清算。”
“该!”
“不过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事?”
“咱们府上新来的小郎君每天都要吃外头酒楼里的粿子,我毛遂自荐揽了任务,每天跑腿,从酒楼说书那儿听来的。他们说书的嘴里啊,钦差大人是当世狄仁杰,青天大老爷,还嚷嚷他们要是江阳县百姓就集体送钦差万民伞!”
“说得跟真的似的……”
从假山后头走出来的赵钰铮,脸色青白,表情难看,急促地喘气,心口呼吸艰难,脚步蹒跚地回房,躺床上一个人艰难地熬过心脏的疼痛。
太阳高挂到天黑,赵钰铮独自捱过病发的痛苦,等赵三郎从外头回来时,他已经恢复正常,用胭脂涂红唇色,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表示他思来想去还是要亲自去灾民区看时疫情况,不然他实在是良心难安。
赵三郎知道赵钰铮心里的抱负,想着江阳县那边派来大夫,药材也很齐全,就没再拒绝赵钰铮。
“可以,但是你身边必须带人,不然三哥没法跟爹娘交代。”
“谢谢三哥,四郎知道三哥最疼我了。”
赵三郎回以笑容,不合时宜地想起赵白鱼。
江阳县时疫是钦差下淮南的首战,而赵白鱼不仅打赢,还打得极其漂亮。
没成想,他竟有如此出色的政治才能,难道陈师道说他有状元之才不是夸大?他们当初为了四郎阻挠赵白鱼科考,当真断了他的仕途?
赵三郎越想越心惊,不敢再细思下去,隐隐觉察到如果越了解赵白鱼,他就会越后悔愧疚。
赵白鱼出生时,他虚岁有四,已能记事,至今仍记得母亲难产血崩,叫声凄厉。彼时雷声大作,父亲在赶回来的路上,另一个院子里的公主也发作,要走父亲为母亲准备的大夫和产婆,只给母亲留下一两个产婆和大夫,他们形色匆匆,仿佛如临大敌。
闪电劈裂天空的光将他们脸上的恐惧照得一览无余,好像从地狱里爬出来的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