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出人头地(1 / 2)

加入书签

董晴属于是旁观者,自然将袁恒和袁筱筱的神情都看在了眼里,心中叹气,这就是阶级不同,而产生的思想上的不同吧。

袁筱筱因着董航的缘故,不想因这件小事,让父王对郭茂实有意见,于是开口劝说道:“郭老先生,那些寒门学子来书院求学,他们的束脩费定是他们的家人为其凑出来的,我见这书院中还有三四十岁的学子,想来他们大部分的都已成家,可他们都到了这个年纪,却还需家人供养…”

袁筱筱说的很委婉,毕竟这里是董航学习的书院,附近也有一些年长的学子,她总不好说的太直接,就算是不给这些人留面子,也要给董航些脸面的。

场中一时间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明白袁筱筱话中的意思,附近一些年岁有些大的学子,脸都烧了起来,低着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年岁那么大了,还没考中进士,就应该知难而退,让家人辛苦攒钱,供其读书,属实有些不该,与其继续读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考中进士,还不如趁早放弃,不要继续拖累家人。

袁筱筱本以为这样说,郭茂实就能明白,即使心中还固执不想劝退那些寒门学子,但起码会含糊过去,将此事揭过,没想到这个郭茂实还挺较真,非要将此事分个孰是孰非。

“郡主的意思,老夫明白,那些上了年纪的学子也明白,所以每年都会有主动放弃学业,离开学院回家种田的学子,但那些还想要继续求学的,老夫会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

“你这又何必呢?”袁筱筱心中开始有些不高兴了,可听了郭茂实接下来的话,她却沉默了。

只听郭茂实说道:“郡主应该知道,在我齐国,寒门子弟要想出人头地,要么参军立下战功,要么就是考取功名入仕为官,现在没有战事,在军中苦熬资历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升个一官半职,而一旦发生战事,上阵杀敌能够立功的机会虽然增多,可随之而来的危险却也不小,所以家中独子的,一般都不会选择参军,而选择通过走仕途这一路出人头地。

您出生就贵为郡主,自是不理解底层之人想要向上爬的渴望,那些寒门学子有天赋也好,没天赋也罢,只要他们想读书,老夫定会倾囊相授。”

说完,又听郭茂实小声嘀咕道:“这是别人的希望,老夫又怎忍心抹杀?努力了那么多年,要不是迫于无奈,谁愿意轻易放弃,万一再努力努力就能成功了呢?毕竟五六十岁中举的也大有人在。”

袁恒原本还有些生气,对这个郭茂实大失所望,可听了他后面的话后,也不由得沉思起来。

之前他从未想过这些,对那些寒门子弟也没有过多关注,可现在不由得重新审视起这些人来。

寒门学子那么多,但科考三年才一次,且能够中举的人凤毛麟角,属于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众人都知这其中到底有多艰难,可每年参加科考的学子还是多如牛毛、不计其数。

他们之所以这么义无反顾的投身于科考之中,就想搏一个前程,万一中举入仕,全家,甚至是整个家族都能沾光,从最底层的穷苦百姓,一跃成为士农工商中地位最高的士。

说不定这些寒门学子的家人,心中也对他们充满了期待,束脩费交得毫无怨言,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而袁恒和袁筱筱一开始之所以没有想到这些,只因为他们出生就含着金汤匙,从来都没想过,自然就会忽略这些。

“拨款的事情你不用管了,本王会和学政那边说的。”袁恒说完,摸了摸身上,略微尴尬的轻咳一声,随后将目光投向严成仁。

严成仁看到这,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忙从怀中掏出一沓银票,递给袁恒。

袁恒接过,粗略的看了一眼,好家伙,足足五百多两,这些银子是普通百姓一辈子也赚不到的数目,可严成仁却能随手拿出,难怪那么多人都想要当官了,不仅有权还能有钱。

不过袁恒不准备追问严成仁这些银子是从何得来的,毕竟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袁恒将这沓银票递给郭茂实,“这里有五百两,你先拿着,算本王资助那些寒门学子的,本王也会让上面抓紧时间拨款下来。”

顿了顿又对着周围的一众学子说道:“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个功名,这样才不辜负你们家人对你们的期望,也不辜负书院教习们对你们的培养。”

原本满心羞愧,灰心了的学子们,听了袁恒的话后,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和斗志,你一言我一语的做着保证,说要好好读书之类的。

郭茂实看着手中的银票,连番感谢着袁恒和严成仁,可严成仁因之前失了面子,心中有些不爽,于是阴阳怪气的说道:“感谢就不用了,但愿他们花费的时间和银钱没有浪费,就怕有些人明知道自己不行,却因心中的那点固执,拖累家人,到头来成了那个百无一用的书生。”

严成仁说的也没错,这些多年没有中举的寒门学子之中,肯定会有那么几个认不清现状的人存在,这样的人已经不是努不努力读书的问题了,他们之所以还选择在书院读书,只是想要逃避外面的残酷生活罢了。

习惯了读书,再让他们种田、务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