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止步于此(1 / 2)
董晴的话音刚落,刚刚那名站在董家铺子前,身穿儒袍,腋下打补丁的学子便喊了一句:“没错!”
紧接着附和之声就不绝于耳,许多常乐县的学子,大有要冲上台去,与顾扬城拼命的架势。
这样一来,董晴直接就把所有常乐县出身的学子拉到了自己一边,就连台上的许光杰也包含在内,他当年就是因在一年一度的诗会中拔得头筹,从而声名鹊起,被前任教谕赏识,举荐到天府城的府学深造,这才有了今天的他。
如果因为这件事把诗会的名声搞臭了,不就等于绝了学子们已经视为捷径的通道,那谁能乐意,一时间就同仇敌忾起来,纷纷把台上这位如肉球般的顾扬城看成了有辱斯文的大罪人。
“你…”
“咳咳,盛民…。”盛民是顾扬城的表字,侯振华不愧是在宦海浸润多年,只是短短两个字就让顾扬城闭了口,上位者的气势一下就显现了出来。
接着他又对台下这名叫董永的青年说道:“这赛场本就如战场,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设试出题当然也不能拘泥一格,否则大家照章宣科即可,又如何分得出孰优孰劣?不过阁下方才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若以此定胜负,自然有人会不服,要不这样把,刚才那题作罢,接下来由老夫、胡大人还有杨县令,各出一个命题,台上余下的学子要在一盏茶的时限内分别作诗一首,最后综合最优者方为此次诗会魁首,当然,阁下若是有意,大可也参与其中,三局定胜负,如何?”
他这话说得极为高明,任谁也挑不出半分理来,果不其然,包括廖远与董航在内,众人纷纷点头赞同这个提议,而台下那帮已经被一首《将进酒》所折服,沦为“董永”粉丝的学子们也纷纷叫好,不为别的,只求今日能再有一两首神作出世。
谁也没注意到,侯振华此时的嘴角微微向上翘了翘。
而他的左手边,刚刚因其制止发言而有些吃瘪的顾扬城也反应了过来,原来这位老大人是在维护自己。
今日过后,这首豪迈不羁的《将进酒》将会流传于世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如果自己真用强权将这董家小子打压了下去,不出三天,自己就会跟随这首诗一起出名,至于是名留青史还是遗臭万年,估计那帮自诩高人一等的文人们会毫不犹豫的把自己推向后者。
想到这,这个早已汗透重衫的大胖子,突然后背有些发凉,好险啊,他略带感激的看了看身边这位老大人,小声说了句:“多谢大人维护之情。”得到的却是侯振华不动声色的回答:“今日之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见周围的学子一个个像打了鸡血般,叫嚷着让“董永”上台比试,董晴也只好从善如流,走了上去,她也想看看,台上这头发都快掉光的老头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自己的宝贝弟弟还在上面,可别让人欺负了去。
紧接着,新的比赛正式开始,就听侯振华缓缓开口了:“今日诗会,虽畅谈风雅,但诗词就是诗词,难免被人腹诽华而不实。”
说到这,他看了看郭茂实,接着继续道:“要说实用,则首推策论,而策论之据,便是史了,常言道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史正人可明得失。老夫就以‘史’为题,请诸位赋诗一首,辩一辩孰强孰弱,孰高孰低?”
说着,他站了起来,抬手招了林十月过去,然后一撩袍子,取下腰间玉佩,交给林十月,后者不敢怠慢,连忙双手接过。
接着就听侯振华开口说道:“这块白玉跟了老夫四十载,遇事不决时便会拿出来把玩把玩,价值连城虽谈不上,但也有一定的意义,如今老夫已然致仕,便再也不用做那举棋难定的抉择了,就拿出来做个彩头,谁若是赢了就把这玉佩赠与谁。”
听到侯振华的话后,台下一片哗然,没想到侯大儒居然会将他随身携带的玉佩当作彩头,许多人开始后悔一开始没有参加这场比赛,不过他们也知道,即使他们参加了,也赢不来这玉佩,这块玉佩必定是那名叫董永的青年囊中之物。
台上的人只知道董永作的那首《将进酒》,可台下的人却知道,董永已经连作三首,句句佳品,只可惜那首“离离原上草”的绝句只有上半阙。
这场比试,先是许光杰做了一首咏史的诗,得了个中上品的评语。
然后紧跟着就是青衫童子,诗句奇佳,可谓是妙语连珠,夺得上品评价。
再然后董航的一首打油诗:
“自古市井出国士,汗青何辨雅俗赏。
岂知大道归于简,扶倾济民才是王!”
措辞虽略显拙劣,但作为众文人眼中的乡野村夫,也着实难得,这首诗含义再浅显不过,董航的想法很简单,为师父郭茂实正名,顺便为文星书院挣面子。
一首诗作罢,虽未赢得满堂彩,但也有不少寒门学子为其撑腰,鼓起掌来。
最终一众评委给了个中品的结论,但这也是他实力所及的最高程度了,他年岁尚小,读书不足月余,且一盏茶的时间实在太短,能写成这样已实属难得。
弟弟作完诗,众人开始期待起哥哥来了。
董晴也不执笔,搜肠刮肚了一番,不用林十月为之唱念,而是自顾自的开口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