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毛玠自荐(1 / 2)

加入书签

敌人想抓抓不到,想攻城又怕后方被围,何况即使攻下一城,也未必能有粮食,很可能早已被转移走了。

曹操的此次行动大见成效,黄巾军别说继续攻城掠地,一时间连自保都尚且不能,每日士卒渐损,小股不敢出营,大队出动却又寻战而不得,所携之妻儿老小日渐难以果腹,士兵初到兖州时的昂扬斗志逐损而不再,一时间势气极低。

随着这挨打不能还手的战况日久,时光飞逝,转眼间秋去冬来,天气渐寒,一股绝望的情绪在黄巾军中蔓延开来。

现在是进不能克坚城,退难以回青州,原地据守则无望越冬,百万之众竟被曹操反困于兖州济北,每天只能求上天可怜。

此时,曹操见时机已到,亲自操刀,写了一封劝降书,此书很快便送进了青州黄巾军大营。

这封劝降书对于黄巾军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黄巾兵果然纷纷来降。

在利益面前,绝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的服从利益,因为不服从,面对的就是死亡。

走投无路的青州黄巾军接受了政府军的改编成曹魏后来的主力部队--青州军,这一下曹操光在编的部队就收编了三十万,曹操选其精锐编成了兖州官府的青州军。

只是兵虽有了,但剩下的六七十万老弱病残怎么办?

曹操欲待遣散,却又担心惹出难以预料的兵变,可六七十万张嘴生啃兖州更不是办法,却是如何是好,当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时间又难住了曹操。

此时忽来了一位自荐者,却是何人?

此人乃陈留平丘人氏,姓毛名玠字孝先,要说这人也确有些来历,此人乃是毛遂的后人,若说毛玠自荐却也是半分由己半分由人。

这曹操平定兖州的手段确是令毛玠佩服,但这却不是主因,主因却是夜里忽梦见毛遂显灵,告诉他投曹会有大机缘。

在梦里,毛遂问起这百万人口如何处理之事,毛玠将心中想法一说,其祖闻言,这才飘然而去。

于是第二日,毛玠便自荐来此,向曹操献上了一条平定天下的良策:天下大势,分崩已成定局,天子流落,人民百业凋零,百姓被饥饿所迫而流离失所,州郡遭战乱,国不能安民,焉能持久?袁绍、刘表,虽地阔民稠,然守富家而安小康,未必有经略天下之雄心;自古倡议者战则能胜,财足者守土方固,将军只须奉天子以令不臣,重农耕而储军备,何愁不能称霸天下?

这曹操听后大喜,策封毛玠为幕府功曹,并针对性的进行了实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奉天子以令不臣正是由毛玠第一个提出来的,只是初时并未得以实施,而毛玠的重农耕而储军备的建议却被曹操实施了起来。

现在正愁着六七十万青州军老弱正好各得其所,曹操出地,他们出人,收获二一添作五,现在百地正废,连地都不用花钱,比现在的强拆还简单,直接取就可以,可谓一本万利,此政策一出,当真是群起响应,不仅解决了几十万的流民,更解决了最重要的粮草问题,于是一时间曹操兵力大盛,粮草充足。

不过曹操虽坐拥衮州,但三十几万兵马,均需粮草供应,而眼下,方刚施行屯田制,不可能立刻奏效,眼下民生却成了一大诟病,只能以战养战,别无他法,正寻思加入二袁之战以战养战。

而毛玠亦看破了曹操的心思,前来晋见道:“如今天下分裂,群雄割据,众诸侯带甲数万,却均无报国之心。朝廷无财税以治国,百姓无财产以安家,此种体制绝无法持久。自古,以大义之名兴兵者胜,名不正则言不顺。明公当先以守位以财,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如此,则王霸之业可成。”

毛阶之言,首先指出了曹操的名不正,此时的曹操虽坐拥兖州地,却并无实职,也就是说,未得到国家的认可。

当然,现在的政府是李催和郭汜说的算,但这个名却很重要,你以无名去伐其他官员,这便是名不正,与叛军有何区别?

曹操深思熟略下,点头称是,遂派使者入京面圣。此时李催郭汜政府正需稳固,便借此机会向曹操示好。自此便得到了朝廷的正式封赏。

曹操此时不知,刚接到朝廷正式封赏,一场危机正席卷而来。

此时恰逢袁术失利,因为袁绍结连刘表袭击了袁术的粮草屯积之所,虽未成功,却也切断了袁术的后勤供给,袁术知道这刘表打不得,正是无计可施之时,有人指点自己攻打兖州,显然是眼下的一步高招。

袁术为了稳取兖州,连结了两股势力兵袭兖州,一路是黑山军,袁术来请其联合攻打衮州,平分战果,黑山军自是欣然而往;而袁术又联合了另一股外族势力,这一股却是匈奴的余夫罗众。

袁术这振臂一挥,竟集结了三十万大军。

这三十万大军,可是正规军,刘详被委以重任,作为先锋官,率军向兖州紧逼。

这刘详本事不弱,手上更有法宝,名为铜墙印,这东西只要往城上一盖,此城就是铜墙铁壁一般,除非有无上法力方有机会破得。

刘详晓通兵法,作为前锋,他却并未急于索战,而是率五万兵马在兵家要地--匡亭驻兵,而此时的匡亭已是曹操的兖州境内,曹操闻得军情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