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皇上你好吗(2 / 3)
以后在这宫中,也要做到物尽其用,这么多宦官,不乏识文断字之辈,每天端茶倒水伺候人,实在是浪费。
朱祁镇坐了一上午,腰酸背疼,也就才批了不到一百本。
怀恩则卖力地将所有问安奏疏挑出来,大致有半数。
这样算下来,还有大约三百多本没有批。
看着依旧堆积如山的奏疏,朱祁镇心中暗暗盘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啊!
想当初,朱元章当皇帝的时候,每天三点多就得起来,洗漱吃饭后,开始早朝,下了朝,便开始批阅奏疏,处理各种事务。
特别是废除中书省之后,大明再无丞相,所有大小事务,都是皇帝一把抓。
据说老朱同志的勤奋程度,能卷死各种劳模,除了吃饭,就是工作,每天休息不到三个时辰。
试想一下,让你每天睡眠六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加班,是什么样的感觉?
都说皇帝是大明最大的地主老财,可是,大家都还在睡觉,人家已经起床干活了。
大家都已经睡了,人家还在干活。
这种生活,怕是地主老财家的长工见了,都要自愧不如吧!
就连堪称铁人的永乐皇帝朱棣,都忍受不了这样加班,但是,废除中书省是老爹的意思,他又不敢恢复,再加上他还要忙着南征北战,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皇帝的秘书团——内阁应运而生。
相比于中书省所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内阁成立以后,只掌有议政权,而决策权仍牢牢把持在皇帝手中,行政权则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在朱棣的构想中,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权力机构。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到了仁宣时期,以三杨为首的阁臣均兼有尚书职位,虽然身居内阁,其头衔均以尚书为尊。
自此,内阁权力加重,逐渐受到重视。
到了正统皇帝朱祁镇继位,三杨作为辅政大臣,带领整个文臣集团开始崛起,按照历史,在成化、弘治年间,内阁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代表。
然而,自土木堡一战,另一个朱祁镇的到来,打乱了这一切。
短短两年来,文臣被打压惨重,整个朝廷几乎大换血。
特别是新政实施之后,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他们有的甚至不是读书人,只是某些技艺高超的匠人。
如此一来,以前的文臣集团算是彻底崩盘。
朱祁镇思来想去,让自己坐在这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批奏疏,时间久了也不是个办法,且不说累不累的问题,蒸汽机以及其他很多新型科技的实验作坊都离不开自己,须得想个两全之策。
比如说……扩充内阁?
保留皇权,将大部分决议权下放到内阁,改造成内阁议会制,是不是就可以减轻皇帝的工作负担?
但是,如何保证内阁议会的权力一直处于皇权的掌控下,就成了新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曹鼐和张益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况且原来的文臣集团已经瓦解,就算他们有想法,身后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
于谦就不用说了,完全不需要担心。
接下来的话,再选三到四个人入阁,组成一个六到七人的议会,干脆把小老弟朱祁玉也放进去,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
然后定下规矩,这个总理大臣只能由藩王来担任。
毕竟都是朱家的子孙,维护自己家的江山也能更卖力些……
远在万里之外的朱祁玉,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安排好了。
此时,他站在船板上,湿咸的海风吹打在脸上,让他白皙的皮肤开始变得沧桑。
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更是第一次出海。
在宝船出港的那一刻,他的心情既彷徨,又亢奋。
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走出京师,踏上异国他乡。
根据靖安郡王从云南送回来的奏疏,占城国已经答应归附大明,并愿意出让西贡港的控制权,除此之外,占城国所有港口都会对大明的舰船开放。
当然了,如果有的选,占城国也不会做出这么大的让步。
前线战事吃紧,如果大明再不出兵,怕是整个占城国都没了。
说起占城这个国家,与大明也算深有渊源。
安南国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成为秦朝领土,唐代设安南都护府,后割据一方,自立政权。
占城国最早为占人所建,占人崇拜湿婆和毗湿奴等神,采用种姓制度,秦汉时为象林县,又称林邑。西汉时,属交趾刺史部日南郡,东汉末年,占族人区连杀死汉朝日南郡象林县令,从中原政权中割据出去,建立占城国。
这片土地位置非常优越,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此地的稻米,可以做到三熟,粮产极高,有了稳定的粮食做基础,占城国曾经强盛一时,只是,由于多年与真腊以及安南之间发动战争,不断地消耗占城的国力,时至今日,竟面临亡国之患。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两个番邦小国都来自中原政权,也算是同根同源,不过,由于占城相对弱小,千百年来,一直被安南撵着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