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瑞雪团圆年(1 / 2)
华夏大凉京都中州。
大年三十清晨,小雪随着微风而下,大地银装素裹,像是美人被遮上了薄纱。祥瑞兆丰年。
本以为,雪会一整天洋洋洒洒,可半个时辰后,雪停风静云散,水洗过的天空湛蓝,暖阳当空。
雪花消融。阳光暖了整座城,更暖着百姓们的心。
迎着冬日暖阳,每个人脸上绽放出笑颜,享受着这份虽然不是盛世但也并不是乱世的祥和。
年节的清晨,街道上甚是热闹。
大凉的习俗与别国略有不同。别国是所有店铺在腊月二十三便已歇业,而大凉在大年三十上午是一年最后的开市。
所有人都抓紧着最后的时间买足家里的一应所需。
一座府邸的后门外,一个卖鱼的摊位前,两个妇人在小声嘀咕着:
“王嫂子,你看看人家姬家,皇商就是财大气粗。后门都是朱漆的大门,就是气派。看看咱们买的这点东西,再看看人家,都是几车几车的往府里抬!”
“哎呦,张婶子,你刚搬来中州怕是不知,人家可不仅仅是皇商,姬夫人可是咱们皇太后最宠爱的郡主,温婉贤淑。当年啊,姬家主也是南召国赫赫有名的才子,他是对郡主一见钟情,才自愿前来大凉入赘的。郡主也从来没有郡主的架子,相夫教子,人家的日子可是羡慕不来的。听说皇上为了感谢姬家主来到大凉完成了两国睦邻和亲,特意啊,将这郡主府改成了姬府,还御赐了皇商的匾额呢。姬家主虽然没有官职,但是在朝廷那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真是风光无限!”
旁边的卖鱼小贩插了一句,“哪是感谢姬家主,陛下分明就是对郡主这个侄女宠爱有加。”
历来人们对八卦总是趋之若鹜。小摊前的人群蜂拥而至,有的七嘴八舌,有的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
“那倒也是。听说这位郡主自小是被养在宫中的。当年,她的父亲贤王投敌叛国,全家满门抄斩,太后对陛下百般施压下才唯独留下她这么一个贤王血脉。陛下想来也是感念往昔同胞兄弟情谊,对安郡主视如己出。”
“每家的经都有那么几卷是难念的,他姬家也一样。你们听说了吗?姬家那个童养媳,是个哑巴!都五岁了,还不会说话呢!而姬家那个独苗儿苗儿的大公子又是非那个童养媳不娶!”
“嫂子,这也不好说,姬家的公子也还小呢!听说才十岁而已!过几年弱冠了,没准就变了想法也不一定!哪家的公子还没几个通房丫鬟!还有啊,听说那个童养媳前两日在城门口走丢了,后来找回来就会说话了。因祸得福呢!”
“不说了!大过年的,咱们赶紧买鱼!我今天还要买两条,回家好好养起来,这年年有余的,可不能少了!”
一个玄衣锦袍的俊俏小少年从朱漆的后门走出,捡起地上的彩色风筝,冷冷瞥了一眼人群,转身跨过门槛,微笑着朝门内的小丫头走去。
小丫头一身大红的裙裳上面用金丝线绣着牡丹,红色丝带束着丱发,丹凤眼透着灵动,圆圆的包子脸笑起来还挂着两个浅浅的梨涡,很是可爱。
玄衣小少年把风筝递给胖胖的小圆子,温柔地摸摸她的头,“念儿,拿好了。”
小丫头伸出小胖手接过风筝,不着痕迹地扫了一眼门外,抬头乖巧地灿烂一笑,奶声奶气地道谢,“谢谢子陌哥哥。”
没错,这两个孩子就是门外众人嘴上说的,一个应该移情别恋纳妾的姬子陌,一个因祸得福的姬念。
二人拉着小手,穿过姬家偌大的府邸,走向前院花厅。
此时的姬府内,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之上红绸结彩,屋檐之下大红灯笼高高挂,下人们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准备着年节的盛宴,一片喜气洋洋。
前院的花厅内,姬夫人洋溢着笑容站在门口朝着两个孩子招手。
待姬念来到近前,姬夫人蹲下身子拿出帕子替她擦着额头上的薄汗,满目慈爱,“玩儿累了吧,去洗洗手,准备吃午饭。”
姬子陌走到姬衡面前,将手中的风筝递给一旁的姬管家,对姬衡躬身施礼,“父亲。”
姬衡和蔼地拍拍姬子陌的肩膀,“好。真好,又可以过一个团圆年了。去洗手,准备吃饭!”
时至中午,姬衡、姬夫人、姬子陌,还有云念(真名姬云念,不过只有自家人知道。对外只唤姬念),一家四口高高兴兴地在主院吃团圆饭。
姬子陌不停地给云念夹菜,直到她碗里快堆成小山了才罢手。
饭后,云念拿出自己亲手绣的荷包,分别给姬衡、姬夫人、姬子陌,眨巴着大眼睛,拱起小手,一一说着吉祥话拜年:
“祝父亲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祝母亲青春永驻,心想事成。”
“祝子陌哥哥学业有成,万事如意!”
姬夫人接过荷包,笑得合不拢嘴,伸手捏捏云念胖乎乎的小脸,“谢谢念儿,我们很喜欢。”,又对姬子陌说,“晚上我跟你父亲要参加宫宴,还要先去给太后请安,要早些动身。你留在家里,陪着念儿用晚饭,一起守岁,照顾好她!”
姬子陌起身行礼,“子陌祝父亲母亲平安顺遂!替我祝愿皇祖母福寿安康。子陌这就先送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