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二十一章(2 / 7)
是看在阿韵的面儿才请的你,你去了春日宴切记谨言慎行,莫要行差踏错,丢了侯府的面儿。”
那会容舒从扬州回来足有两年了,亲眼目睹了阿娘在侯府里的处境,她实则一点儿也不想去赴这春日宴。
她知晓她若是去了,秋韵堂大抵连下人们的眼睛都要长头顶上去的。
可沈氏却很高兴,亲自去库房里挑了一匹上好的松江吴绫并一套红宝石头面送去了秋韵堂。
十五岁的容舒正是该说亲的年纪,在沈氏看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自打容舒从扬州府回来后,沈氏便开始打听上京哪家儿郎好,想尽早给容舒定下一门好亲事的。
可容舒虽贵为承安侯嫡女,在亲事上却颇为不顺。
细究原因,一是因她出生的日子不祥,甫一出生便有道士说她的八字阴气太重,非有福之人。二是因着沈氏在承安侯府的地位委实太过尴尬,一位不得婆母喜欢又不得丈夫敬重的主母,教出来的女儿能多好?
是以沈氏花了两年时间,容舒的亲事始终没得个影。这一次的春日宴在她看来,可不就是瞌睡了送枕子了吗?
“即是得了请帖,那便大大方方地去。”
容舒拗不过沈氏,只好去了。
那年她参加英国公府的春日宴,倒是稳稳担起了作为侯府嫡长女该有的气派。
她自小跟老嬷嬷学规矩学礼仪,言行举止端庄有礼,琴棋书画不说精通,但也是样样都有所涉猎,说起话来亦是言之有物,从容不迫,更遑论还生了张春花秋月般的脸庞,的确是引了不少高门主母的注意。
可惜宴席开到下半晌,她经营铺子的事也不知为何传了出去,那些原本有些意动的主母纷纷掐灭了心思。
老夫人为此发了好大一顿脾气,觉着她给侯府丢人了,回来后把她喊去荷安堂指桑骂槐地骂了半个时辰。
沈氏自责不已,可容舒根本不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有甚可耻的,忙宽慰沈氏,说那样的人家,她也不愿嫁。
自此之后,容舒的亲事彻彻底底耽搁下来。
倒也不是没的人来说亲,但敢托媒人来说亲的多是些穷困潦倒的小家族,还尽是些举止轻浮,连个功名都没有的歪瓜裂枣。
沈氏哪儿舍得容舒嫁这样的人家?
经过春日宴的事,她也看开了。
那些高门大户听着是好听,可真要嫁过去,日子也未必过得有多好。
她自个儿不就是如此么?她在这侯府里过得一点儿也不开心,又何苦让她的昭昭重走一趟她的旧路?
总归她的昭昭不嫁人,她也能养她一辈子。
容舒自个儿也不愿意嫁,正所谓宁缺毋滥,女儿家又不是只有嫁人一条出路。
她十七岁时便同穆霓旌说好了,等过了二十,她便去大同府,跟霓旌学骑马学射箭。
大同是边塞重地,常年受鞑靼侵扰,那儿的女子骑马射箭样样不在话下,容舒心向往之。
如今她死而复生一回,那嫁人后便歇下的心思再次死灰复燃。
夜里母女二人促膝夜谈,容舒忍不住问出了徜徉在心里许多年的话。
“阿娘可有想过与父亲和离?”
沈氏一怔:“怎地忽然问起这话来?可是有人在你面前碎嘴子了?”
容舒抿嘴笑。
上趟回门,顾长晋那一嘴儿礼义廉耻之说,震得这府里上上下下的人俱都后脑门一凉。连秋韵堂的下人,都不敢在她面前乱放厥词了。
“谁还敢在我面前碎嘴子呢?我不过是觉着父亲配不上阿娘这么好的人,父亲从来不进清蘅院,阿娘在祖母那里受了气,也不出来护着阿娘。既如此,阿娘又何必继续在这里蹉跎后半生?”
这话就有些大逆不道了。
沈氏戳了戳容舒的脑门儿,道:“这也是你能说的?”
可女儿心疼自己,她又如何不知,叹了声,又道:“你父亲……的确称不上是阿娘的良配,但阿娘嫁来侯府从来就不是为了情情爱爱。这也是我的命。”
她不是没试过去喜欢容珣,二人初初成婚那一年,虽总是吵吵闹闹,但也琴瑟和鸣过一阵时日的。
直到她知晓了裴韵的存在,这才歇了要与容珣试试的心思。
当初她同意他纳裴韵,只提了一个要求,那便是日后他不许再碰她。
一桩婚姻里挤了三个人,这样的婚姻实在是难熬,她宁愿退出去,不同旁人挤了。
容珣那会冷冷地看着她,道:“沈一珍,你心里从来就不喜欢我不是么?真是笑话,当初若不是父亲非要我娶你,你以为我会愿意娶你?你放心,你这清蘅院,我日后不会再踏进来一步!”
后来他的确是不再来清蘅院了,直到年初因着昭昭说亲的事,她在荷安堂与老夫人起了龃龉,他才又来了清蘅院。
他与老夫人一样不同意容舒嫁顾长晋,那日二人自是不欢而散。
然而他出了清蘅院之后,也不知为何竟去了荷安堂,亲自说服了老夫人,这才让容舒与允直的婚事定下来。
再之后,便是两个多月前,他夜里醉了酒,进了她的屋子。
沈氏下意识摸了摸小腹,摇了摇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