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北线人事大调整(1 / 2)
研究过历史真好,所以陈恩亮对秦川无比的敬佩。倒不是认为他智商情商之类的高过自己多少,而是秦川能更准确地根据历史,开外挂,用金手指。
陈恩亮从参谋部一拿到北线集群所属各部的主官名单,就找秦川商量那些人可用,那些人要弃用。秦川拿着名单,沉思了一会,就用笔在名单上勾勾画画一番,然后再把名单拿给陈恩亮看。
“我看了整个北线的东北军各旅长官,步兵部队基本是东北军老臣的手下,而且年龄都在50岁左右,都是些老资格的军官,并不是张学良的心腹。这些人在军中任职很久,也腐化的很深,颟顸昏聩的不在少数。尤其这两个人,李桂林和丁超,后面还投敌做了汉奸。这其中,唯有李杜和邢占清是坚决的抗战派。
另外,在北线地区,还有三个更大的汉奸卖国贼,虽然没有掌军,但却是对后来的东北抗日形势破坏极大。这三个人是目前代行吉林省主席的熙洽,这个人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满清复辟狂,九一八后,他就希图借日本人之手,恢复满清,他也确实做到了这点。说他危害大,是因为他利用自己在吉林驻军当中的影响力,拉拢劝降了很多部队叛国,其中就有李桂林这个主力旅。
第二个是张景惠,他现在是东省特别行政区主席,虽然没有实权,但他是东北军的元老。九一八后,他主动联系日军投降,影响很坏。这个人之所以背弃张家,就是因为不再被张氏父子信任,把他的军权剥夺干净,可见这个人丝毫没有国家观念,民族气节。后来他做到了伪满洲国的总理大臣,是积极推行东北与日本合作的巨奸。
还有一个就是于琛瀓,这个人早些年曾参与郭松龄反奉,兵败后逃到哈尔滨隐居,目前还在开公司经商。等到九一八日本人一来,这混蛋立刻就投靠了日本人,还出资收拢了不少的东北军溃军,长期与抗日义勇军和抗联作战,手上可是沾满了中国民族先烈们的鲜血。
这三个人被后来的历史定位伪满洲国的‘五大汉奸’之列,可见他们对国家的损害之大。你到了北线,想怎么办?”
“我先宰了他们!”陈恩亮脱口而出,作为纯粹的军人,最恨这种无良的内奸。
“我是这么想的,毕竟这些人现在罪迹未彰,杀他们还需要合适的理由。这万事都脱不过一个‘理’字,虽然我们来到这世,为了国家的未来,不会迂腐地追求什么‘伟光正’。但你这到北线,又是整顿军队,训练新型装备使用的,风声一定不小。这几个人难免不会密报于日本人,因此要快速解决这几个人,不让他们躲在我们背后暗算我们。
对熙洽,我们可以说动张学良,把他从吉林调开,比如说调到参谋部任副职,但要对他进行离任审计。这样就能把他羁绊在北平,实行软禁,慢慢调查其意图恢复满清的罪行。我相信这方面的罪证不难找,一旦确证其罪行,到时是杀是剐,就由我们说了算了。
而张景惠的这个东省特别行政区,本来就是为了对付苏联人而特别设立的战备行政区,现在我们和苏联人已经接上头,苏联那边更希望我们转头对付日本人。这坦克也送了,军马也送了,还额外赠送了一批火炮弹药。不如劝张学良就破坡下驴,撤了这个特别行政区编制,把张景惠再送回南京,还去当什么军委会参议院院长的空衔吧。
至于于琛瀓,就更好办了,直接把他抓起来杀了就是了。它本身就是个反奉的罪犯,指控他暗通外国,企图颠覆国家,这些可不算是‘欲加之罪!”
陈恩亮听了秦川的建议,大点其头,深以为然。后世共和国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大量揭露汉奸卖国贼的文章和信息充斥着自媒体,引起了年轻一代中国公民的反思以及愤慨。抗日战争没有体面的取胜,那还有情可原,毕竟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和发达的工业国家抗争,实力实有不济。可中国当时竟有那么多的人背叛民族、背叛国家,认贼作父,当了汉奸,这事说起来就让人气短!
所以到陈恩亮他们这代人的时候,对于汉奸、背叛、恨国之类丧失气节的言行就表现出极度的反感和仇视。现在四人穿越回来,自然还带着这些爱憎观点,对这些人就从没有什么好脸色。只要是历史上当过汉奸的,即使现在还没有做出投敌叛国的行动,那也是先在心里给判了死刑的,根本就不和这些人客气。要不说秦川在冀南杀张荫梧,心理上根本就没有任何负担。陈恩亮对这些人更是希望采取直接的暴力手段和肉体消灭,他认为,既然在历史上有原罪,落到自己的手里,那还跟他们这些丑类客气什么,干脆杀了,免得让民族今后为此蒙羞。
秦川恰好对民国的历史很是通晓,时常能点出些危害国家的险恶人物,让大家提前提放,或干脆采取以杀止叛的手段。现在秦川说的三个人,陈恩亮就用笔记在本子上,准备对这几人下手。
“还有一个人,需要你去接应出来。他叫冯梓云。”秦川接着说了另一件事。
“冯梓云?谁啊?,他怎么了?”陈恩亮不解地问道。
“那华罗庚和赵尚志你知道吗?”秦川说出他两个都耳熟能详的名人。陈恩亮点头,可还是不明白秦川提这个人是什么意思。
“冯梓云是我奶奶的老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