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最后的借贷人——救世计划(…(2 / 2)
是这时西方各国所渴望的。从29年10月开始,世界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为严重的经济过剩走入了一场漫长看不到希望的黑暗时期。大量工厂倒闭、股市暴跌、天量的产业工人失业,饥馑遍地,引发了政局动荡不安,世界仿佛进入了严冬。此时,由中国政府提出的自由贸易区方案,无疑是向陷于凛冬的世界点亮了一丛巨大的篝火,显得尤为可贵。
辛昕自信地作出结论,这事成的可能性远大于不成的可能。理由就是:欧美各国相继竖起了关税壁垒,经济的全球化流动被阻滞后,市场进一步缩小,已经到了即使再怎么降低产能、裁减员工也不能维持生存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像苏联这样一个被资本主义国家视作仇雠国家,也顺势成了欧美各国宝贵的客户,大量吃进他们需要的产品和技术。漫说是像中国这个和他们在意识形态上保持一致,且市场规模和人口数量几倍于苏联的国家。
只要中国政府能向世界抛出这个计划,那么中国就成为了整个欧美的救星,沿海沿江开放的格局,就会成为锚定世界经济的巨擎。这里将消化各国积压产能和产品,让涩滞的资本在此活跃起来。中国也能在这场世界经济复苏和产业链重组当中,找到并占据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位置,趁势发展,积攒国力。
张学良看着摊在自己面前的地图上,辛昕用红铅笔画出的沿海沿江开放城市的位置,心里面跟着辛昕的解说,默默地用想象中的一条线把这些城市连起来,果然像一个船锚,锚杆就是长江,而锚臂就是沿海。这江海联动,可能真会有一种平波止浪的作用吧!他心里想到,这几个都是什么人啊!脑子里净是些吓人的想法。
辛昕希望他的支持,向南京提报和游说,争取国府的支持。并且在他去欧洲炒卖外汇的时候,能有一个国府官方的身份,到欧洲推销他的这个方案。
为了提高张学良对这个方案的兴趣,辛昕还向他描绘了如下的情景:
作为民国第二人的张学良,在欧美友邦经济国情均遭受劫难之际,出于建设国家拯救世界经济的崇高目的,放弃以武力争长短的军阀恶习。心系国家民族,建言国家转向全面经济建设,施行全面开放的政纲,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富国裕民。 反正一番伟光正的帽子给他戴个够,把一向就爱出风头的张学良说的心旌摇动,跃跃欲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