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1 / 2)
有这么一件事压着,贾家人这个年过得都不太舒坦。
直到腊月十五那日,宫中甄太妃来旨,传贾母携贾宝玉进宫。
若只喊了贾母也没什么,却要把贾宝玉带上,这旨一到,贾府的主子们脸色都有些变化。
即是松了口气,觉得事情总算有个了结。又有些不安,怕结果不尽人意。
贾宝玉正在书房里练字,见贾母身边的鸳鸯进来,还神色有些沉,他放下笔,“鸳鸯姐姐怎么来了,瞧着怎么有些不高兴,可是有谁惹你恼了?”
鸳鸯匆匆行了礼,摇了摇头,语速飞快地说:“宫里来了旨,甄太妃传,宝二爷快换身衣裳,收拾好了就往正屋去罢。”
贾宝玉也知道事情轻重,闻言赶忙让袭人去拿衣服抓紧换好,又将只随意扎起来的头发束好。
待他到正屋后,又略等了一刻,贾母也穿着诰命朝服出来了。
祖孙两见了,也来不及说别的,就匆匆出门。
马车上,贾宝玉有些坐立不安,小声问,“祖母,太妃为什么会传召我呀?”
贾母心里也拿不准,摇了摇头道,“想来是年节那会,三皇子带着郡主来过一趟,回去说起了,太妃娘娘才想见一见你。”
只是,贾宝玉这个年纪,甄太妃召见有些不合适了。贾母心想着,这趟进宫定不是简单的,于是又抓着贾宝玉的手,轻声嘱咐道,“进宫后,定要守规矩,不能乱动也别乱说话,只管跟着指示做,不可淘气,知不知道?”
听到贾母的嘱咐,知道贾母是担心自己,贾宝玉点头表示自己知道,又忍不住嘟囔一句,“祖母怎么把我当个孩子似的。”
贾母慢悠悠地斜了他一眼,贾宝玉闭嘴了。
他低头,抬手略碰了一下通灵宝玉,心想,这次进宫之行,跟这块玉脱不了干系。
马车停在了皇宫的南门处。
已有一位瞧着有些年岁的女官等在南门处,见了贾母和贾宝玉,便迎上前来,先对着贾母行了一礼,“见过国公夫人,太妃娘娘令奴婢在此迎国公夫人与小公子。”
贾母笑对这女官客套道,“有劳方姑姑,怎的还特意劳你来。”
说完,又让贾宝玉上前来跟方姑姑打招呼。
贾宝玉乖巧的打了招呼,“方姑姑好。”
方姑姑点了点头,算是应下了。
“他人小又是头回进宫,有些地方可能做得不好,还得劳烦姑姑。”
方姑姑听了,只笑眯眯着,略放慢了一些脚步,对贾母道:“国公夫人不必担心,奴婢瞧着小公子聪慧,是一个懂规矩的,宫中的贵人们会喜欢的。再者就如国公夫人所言,小公子人小,便是出了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贵人们也不会在意的。”
贾母心中领会方姑姑的意思,明白这次进宫没什么坏事,也放松了些,能与方姑姑聊两句了。
从南门往里直走,穿过御花园,过了东六宫,再跨过两道门,就到了太妃们所住的寿安宫。
只方姑姑并没有把人带进寿安宫,而是再往前走,停在了太后所住的宁寿宫。
贾宝玉进宫后,只觉得宫里的氛围让人十分紧张,下头的宫女太监做事尽然有序,偶遇到两队侍卫身着盔甲走过,气势十足。
穿过御花园,走进东六宫开始,两侧都是高高的宫墙,视野并不开阔,只觉压抑。不能乱看,目光只能看地面或者前方,总提着一根弦。
进了宁寿宫,方姑姑让贾母和贾宝玉候在廊下,自己掀了门帘进去。
稍片刻,便有一年轻的宫女走出来,恭请贾母和贾宝玉入内。
贾母微撇头看了一眼贾宝玉,正与贾宝玉对上目光。
安抚地看了贾宝玉一眼,便带着人进去。
随着宫女到了殿中,才站住脚,便听宫女高喊:“太后娘娘到!甄太妃到!”
于是贾母带着贾宝玉就要跪下行礼。
礼后,又听上方宫女一声免礼,赐座。
贾宝玉怕自己出了差错,目光只盯着贾母的衣摆。
听赐座,便要跟着贾母往右边走,却从上方传来一十分威严又不失慈和的声音,“这便是贾家小公子,倒是长得颇像荣公,上来让哀家瞧瞧。”
贾宝玉没忍住抬头看了一眼贾母,又很快收回目光,上前了几步,再次一躬身,“太后万福。”
“是个好孩子。”太后拉着贾宝玉的手,细细端详了会,才说,“叫什么名字?”
“回太后,草民单字为瑛,小名宝玉。”
“瑛,玉光也,倒是好名字。听甄太妃说,你在学识上很用功,如今都读了什么书?”
“回太后,读了四书五经。”
“平日除了读书,还喜欢什么?”
“草民爱看些杂书,还爱吃些零嘴。”
太后娘娘听了,又问,“都是什么杂书?”
“回太后,是一些地域游记,胭脂水粉的方子和话本子。”
太后娘娘兴致来了,让贾宝玉上前来,令宫女搬了一张圆凳来,让贾宝玉坐下。
“你这杂书,看得确实杂。地域游记哀家也喜欢看,难得遇上同样喜欢看游记的,你可愿与哀家聊聊天?”
甄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