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等主怯(1 / 3)

加入书签

这世界上当一件坏事发生在你身上时,接二连三的坏事便接踵而来。

比起霉运之说或许是因为在你发现海面的冰山时,海面下早有千万倍的寒冰郁结。

在这个死亡是家常便饭的时代,贫民人均寿命不足四十的时代。

仁爱友善丰衣足食是天下人共有的幻梦,饥饿是现实的铁鞭。

铁鞭之下,不是卑躬屈膝的牲畜,而是充溢欲望的人类。

在这样渴望活着的人类面前,天亦不足畏,忠义仁信等而下之。

即墨府的大火是起跑线上发令员的枪响,平时被掩盖在法度和刀剑下的各种矛盾就像海底的火山爆发,将万顷海水煮至沸腾。

大部分这时候出门的贫民都是朴素的实用主义者。

家徒四壁的他们就想问别人“借”点粮食,自己可以吃顿饱饭。

有多余的还可以给领主交一点,即便今天抢的是领主的粮库也不妨碍明天大家做个良民继续给领主纳粮的热情。

造反是绝不可能造反的。只有那些极少一部分是不学好准备作奸犯科,才会干造反这种诛三族的蠢事。

但现实总不以个人的意愿为转移,事态一发展,**就虽之而来。

两边的城防军遇到的就是这么个情况,乱民堵塞街道,军队无法通行。

领队的将领看着领主府的火越烧越大,心急如焚狠下心来下令士兵们用刀剑开路,有敢阻挡者杀无赦。

士兵们可狠不下这个心,城防军的家眷全都住在在城内。

错杀了哪一个袍泽家眷父老乡亲,都是要被人戳脊梁骨一辈子。

拿一份兵饷吃顿饱饭而已,犯不着把一切全压上,领主死了,换一个就是。

天下哪有不募兵的领主,大头兵给谁当不是当,三姓家臣遭人唾弃,三姓大头兵可没什么寒碜的,不要太多好伐。

军法不好明着违,士兵就和乱民们抱成一团激烈得滚来滚去,打得有来有回尘土飞扬。

将军要是敢说这是摸鱼不尽力,他们就敢兵变把将军脑袋摘下来让它凑近仔细看看有没有摸鱼,有没有尽力。

客观的说,这只是巨大的阶级矛盾和生存矛盾导致地一个突发的意外事件。

但好像又不单单只是意外,即墨家养着这么一大批军队,商业买粮虽然能供应一部分,大头还是要靠自己治下这两万户平民出。

以两户养一兵,还要兴建粮仓防止天灾,供养官吏和主家这上千奴仆。

要不是即墨家有个翡翠矿脉,金山银山的给军队补贴进去,让治下这些平民能吃得起糠咽菜,民变早该发生了。

人呢,又不能总吃糠咽菜,味道不好还不健康。

寻常庶民家里有个白事都要请邻居吃个席面,今晚领主家火光冲天,厮杀声声传十里,领主怕是凶多吉少,死个领主,全城人出来吃顿席面,多好的事啊。

上下离心的情况即墨仁了然于心,因此即便望台的瞭望手看到城防军被乱民阻挡住脚步,即墨仁还是不信是薛季的大军就快到城外。

只是意外,太阳一出来,乱民们就会各回各家,吃顿饱饭换身衣服又是即墨家的良民了。

但不信却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凡事未虑胜先虑败,想到失败的结果,就能明白哪些是自己可以舍弃的,哪些是自己不能舍弃的。

外面的乱子越来越大,哪怕有万分之一可能是薛季的内应混进来煽风点火,准备和飞过来的薛季大军里应外合,这个险他不能,也不会冒。

“家宰听令。”

”下仆在。”

“发出令箭,调动所有护矿军回城平乱。”

“派人传令东西护城两军原路返回岗位,严加守卫,警防外寇。”

“所有护院武士,立刻收缩到祠堂周边,将我和家臣们的正妻,嫡子带进来,其他人等包括我的儿子一概不得入内。”

其他人一听,即墨仁这就是要将内院亲眷们都扔给外面的乱民了,将有生力量集中起来在祠堂坚守了。

即墨城的防御设施第一道是最外围的城墙护城河。

第二道是即墨府的高墙箭楼,第三道是祖宗家庙所在的祠堂石墙高台。

召回护矿军,退到祠堂,那就是准备做最后一步的殊死斗争了。

家臣们不禁疑心大起,难道城外真有薛季的军队和城内的乱民里应外合,现在拥立八公子还来得及吗?

作为即墨仁一手提拔起来的家宰立马下跪恳求道

“家主,仆等卑贱之人如何能主母和公子们的千金之躯相比,自古只有救主而死之仆,无有舍主人救仆役的道理,请家主弃我等妻儿请他们进入祠堂。”

人皆有私,这里大部分家臣心里恨死了非要表忠心的家宰,还是要跟着他一起跪下:

“请家主收回成命,弃我等妻儿,迎主母和公子们入祠堂。”

即墨仁伸手去扶家宰:

“诸位都请起来吧,姬妾没了我可以再纳,儿子没了我可以再生,这就像装点我的华丽袍子。

但没有了诸位殚精竭虑的辅佐,何来即墨家的七百里家业,诸位才是我的手足肱骨,岂有舍肱骨手足而救华服的道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