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婚事说定(1 / 2)
婚约的事情两家人就暂且这样说定了,不过还没有过明路,因为王高煦和李夫人两个这次就是为了傅清宁大婚而回京来赶异一场热闹的,原本也不是为了王佛之的婚事,这是在外人眼中看来的。
所以来京城那会儿,也没有把聘礼那些一应给准备下。
其实王佛之的婚事,李夫人早就提上了章程来。
在这上头她倒不是哄骗陆氏,说来好听的。
她确实是早在王佛之十五六岁开始,就想着给他相看适合的士族女郎了。
她自己子嗣缘薄,到快三十岁才得了王佛之,自己就总是捉摸着,得叫王佛之早些成婚才好。
成婚早,他的新妇年纪与他相仿,也就是十来岁的年纪。
万一子嗣上头也艰难,就算是磋磨了几年,也不至于要到年近三十才生下自己的孩子来。
多几年的时间总是没有错的。
她当初要是十五六岁就嫁给了王高煦,说不得也就二十四五岁的时候便得了王佛之了。
她自己经历过一场,所以想法和外头的人就不一样。
王佛之当然不知道这些,只是觉得她太着急。
那会儿她给王佛之说了多少士族女郎,高门贵女,也有那种极好的。
反正在李夫人看来,配得上,也是做琅琊王氏宗妇的不二选择。
这样的女郎尚且都不成。
王佛之的态度就是不理会。
他也不说成,也不说不好,任由她操持,只是不见人家,好在这些也都是私下里的,并没有闹到明面儿上,不然就他那个态度,李夫人只怕是早就没法出门去见人了。
就这么一直拖了好几年,他年纪慢慢大了,早晚是要成婚的,而至于王家的聘礼,李夫人更是每年都会添加上去一些。
如今要是真把聘礼都拉到金陵城来,若是要走水路,怕要十来条船呢。
几十口的大箱子,金银财宝,珍宝字画,应有尽有的。
虽说王佛之在书信上面说得很清楚,说是霍家这个小娘子也很愿意,是两情相悦。
李夫人却还是觉得这个时候不合适。
两家订婚的事儿,总要先私下里说好了,挑个好日子,再带着聘礼登门,三书六礼,再正经八百的说婚事,这才是合礼数呢。
他们家儿子心悦人家家的小娘子,虽说他家的女郎也是这样的心意,但得敬着些,一向都是这样的。
毕竟是人家家里面娇养了十几年的女孩儿,要娶回家去,往后就不是人家
家里的孩子了,这三书六礼上的事情,确实是怠慢不得的。
故而这趟进京,本来也只是先来说说。
其实李夫人之前还同王高煦说呢。
霍家都未必愿意,就算最后肯点头,也不一定能那么轻易的就把事儿给定下来。
他们琅琊王氏是好,门阀是高,配得上霍家,且是绰绰有余的配得上。
四郎又争气,如今做了朝廷新贵,同太子殿下走的也近,将来是要做天子近臣的人。
霍家的大娘子是东宫的太子妃,说来大抵也会帮着四郎说几句好话,可问题就是在于,霍明珠是霍家的幺女,一家子宠爱着长大的孩子,她未必是要给谁家去做宗妇的。
平心而论,她要是有个女孩儿,也不舍得给别人家里去做宗妇。
肩上担子多重啊,好好的日子都未必能好好的过,一大家子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全都要她来操持料理呢,谁舍得?
倒不如寻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找个家中幼子,原是要轻省得多呢。
再说了,他们金陵霍家的孩子又不愁嫁不出去,并不是非要嫁给他家四郎不可的。
孩子自己愿意是一回事儿,长辈们考量的要更多些那是另外一回事儿。
说到底
,婚姻大事,自古以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是霍明珠自己说了算的。
王高煦彼时听了这些话,也觉得李夫人说的很有道理,夫妇两个确实是商量着,此事急不得,得慢慢来。
倘或直接带着聘礼来金陵,反而不像话也不成体统的。
包括现在也是一样的道理——
王家主院正堂里,李夫人端着白瓷的小茶盏吃了两口茶,才重新把茶杯放回去:“这事儿等再过些时日,我与你阿耶带着聘礼再来金陵,自然也就过了明路的。
现如今事情说定了,霍家那边儿也愿意,只剩下三书六礼的事儿,下定了聘礼,再提上章程了,换了庚帖合过八字,余下的事情你也不用操心,我与你阿耶自然操持起来。
不过下回再来,只怕要在金陵住上好久,正好,你把自己这院子好好收拾收拾。
如今你在朝为官,就算是要操持婚事,只怕也没有那么好回去琅琊郡的。
官家和太子殿下那儿说不过去,反而显得你做臣子的不懂事。
回来的路上我也跟你阿耶商量过了。
横竖成婚之后你们小夫妇还是要留在金陵,那这婚事索性就在金陵办吧。
虽说咱们祖宅在琅琊
,但如今也不是不能变通。
何况你这同僚好友也都在金陵,在京城办婚事,到时候要宴请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