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魔力麦克(1 / 2)

加入书签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需要尼尔森去接触Twitter公司,现在Twitter的规模并不大,而且陈威廉知道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开启,并且前世的时候,推特的发展也是不错的,市值过百亿美元。因此在发现目前美利坚这种类似“微博”产品,只有这么一家发展的最好的公司之后,就决定要投资或者收购这家公司了。

陈威廉希望尼尔森先帮助他接触这家公司,把详细的资料整理给自己,然后进行试探,能够收购最好,最不济也要投资入股,持有尽量多份额的股份。

很快,尼尔森将Twitter公司的一些资料发给了陈威廉,他看到同前世自己印象中的差别不大,因此稍稍放下心来。

Twitter创办于2006年三月底,Twitter最初的设计就是为了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送消息来发布自己的动态以及想法,并提供了最便捷的方式——手机短消息。用户只需要用手机把消息发到Twitter的号码,他的关注者(follower)就会收到这条消息。在当时手机短信(SMS)每条是有字数限制的,Twitter的消息被设置为140个字符,这一点同陈威廉前世在华国使用的微博最初的设定是一样的。

从2007年的SXSW音乐节上,Twitter开始大放异彩,自此之后开始迅猛增长。2007年每季度总计的发推数为40万条,到了现今的2009年,Twitter上每天的发推数已经超过了2000万条,从这里也能够看出Twitter的发展速度。

不过Teitter的发展也并非一直顺利,在去年的时候就曾经有过波折,Twitter的创始人杰克·多西同他亲手提拔的埃文·威廉姆斯在工作中产生分歧,最终公司董事会决定力挺埃文,由他接替杰克·多西的CEO职务,杰克多西因此离开了Twitter。

但陈威廉知道,这并非Twitter公司管理层内讧不稳的终结,而只是一个开始。在几年后,创始人杰克·多西将重新回到Twitter担任CEO的职务,并对管理层进行了清洗,然后又在几年之后再次被印度裔的CTO顶替职位,离开这个公司。

在陈威廉的前世,Twitter之后的发展并不如脸书等同类公司,股价经常不稳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层更迭次数太多,不但不能延续战略的执行,并且会给人以公司还不成熟的感觉。但此时收购或者投资Twitter,依然是很划算的一笔买卖,而且如果他能在这个公司有更大的话语权,也能帮助公司稳定下去,说不定可以让公司有更好的发展。

从尼尔森收集到的资料可以看到,目前为止,Twitter公司进行过两轮融资,首轮融资进行于2007年7月,具体金额还不清楚,应该在100-500万美元之间。

Twitter公司的B轮融资,在2008年5月完成,金额估计为1500万美元,该轮融资对Twitter的估值约为8,000万美元。

根据尼尔森的估计,以Twitter公司此时的发展速度,如果要收购的话,估值应该会超过2亿美元。对此陈威廉自然无所谓,他知道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家公司只要能够顺利发展下去,不再犯太多错误,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因此现在如果用2亿美元就能拿下这家公司,可以说是非常划算了。因此他授权尼尔森开始同Twitter公司联系,试探对公司进行整体收购的可行性。

这两天,陈威廉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纽约观察家报》那边,同主编卡普兰以及网络主编艾伦对报社的转型进行规划。

前世的时候,陈威廉的最后背刺他的妻子就是从事的相关行业,因此他对纸质媒体在未来的发展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他结合前世那些在网络时代成功转型的纸质媒体的发展经验,以及报社目前的情况,已经有了基本的思路。

在陈威廉的前世,纸质媒体如何向数字化时代转型,是一个许多传统媒体需要面对的课题,其中有些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消失,有些却发展的不错,他在借鉴了那些成功的事例之后,给卡普兰和艾伦提出了几条方向:

首先就是不管什么时候,用户都依然需要原创、深度、专业的报道。就像是陈威廉前世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的自媒体、公众号出现,最初的时候,那些夸张夺眼球的报道的确是让读者感觉新奇,吸引了大批的粉丝,但时间久了之后,太多的标题党以及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的虚假报道,让读者越来越无法信任那些自媒体,反倒又期待那些有公信力的媒体的信息。

因此在未来《纽约观察家报》需要继续坚持客观公正、深度专业的报道,不断的加强采编的力量,同时建立机制,给更多有能力的内容创作者机会。

然后就是要在互联网媒体的领域进行增强,有关这些,他都跟艾伦谈过了。目前依然要继续招聘相关人员,现在报社的员工中,擅长这方面的人也可以吸收进互联网部门之中。《纽约观察家》报的电子版,一定要与纸质报纸的内容进行区分,电子版的报纸,更要倾向年轻的群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