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一年和四季(1 / 2)
天气渐渐变凉了,众人都知道冬天要来了。
就在咸菜被装进坛子,腊肉被挂在洞口之后,庄遥又做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庄遥让洛土做了很多长方形的陶板。
每个陶板的中央,还挖出来了浅浅的凹槽。
“首领,你这是在做什么啊?”洛天问道。
“洛天,你之前不是问过我,夏天过了多久,就是冬天这个问题吗?”庄遥问道。
“是啊,我只知道天冷的时候冬天就来了,可是具体是多少天,我却不知道。”洛天道。
“有了这个东西,你就知道了。”庄遥道。
“这是……”
“竖着的叫表,放在地上的叫圭,这东西就叫圭表,可以记录一年四季的变化。”庄遥道。
“一年……四季?”
“等我做好之后,你就会明白了。”
陶板拼接起来后,大概有一丈多长。
所有的凹槽也连接在了一起。
在陶板的尽头,竖着一根竹子。
这竹子是庄遥专门挑选的,被裁切成了不足七八尺的样子。
将竹子插在最南边的一块陶板之上,用泥巴将其牢牢的固定在上面。
圭表的原理再简单不过了,就是立杆测影。
将圭放置在正南-正北的方向,又表的一头向着正南。
当每天的太阳,照射在表上时,表的影子就会投射到圭的凹槽当中。
太阳的高度每天都是有变化的,所以凹槽之中影子的长短也是不固定的。
最长的那一天,太阳高度角最小,这一天就是“冬至”,也叫日短。
最短的那一天,太阳高度角最大,这一天就是“夏至”,也叫日永。
冬至和夏至之间,有一个点,将这段距离平均分为两半。
这个点就是春分和秋分的点。
当影子的长度从北向南渐渐缩短,到达这个点的时候,就到了春分,又叫日中。
当影子的长度从南向北渐渐伸长,到达这个点的时候,就到了秋分,又名宵中。
圭表是古代记录一年四季的工具,对于现在的部落来说,是很实用的。
庄遥很确定,自己并不在赤道,所以圭表是必须有的。
至于自己是在哪个半球,并不重要。
反正都是自己命名南北的,正午太阳所在的方向,自然就是南方了。
只要过了这个
。冬天,庄遥就能根据圭表上影子的变化,判断气候和自己经历的时间了。
圭表摆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将圭摆放精确,不能有一点的误差。
如果不是精确的南北朝向,那么表投射的影子,就不够标准。
为了确定正南和正北,庄遥还是费了一番功夫。
他在一片空地上,立了一根竹子。
从太阳到了东南角开始,庄遥就在竹子影子的尽头放上了一颗小石子。
最初的石子,在竹竿的西北方向。
最后石子的位置,慢慢向着北方向上移动。
在移动到一定程度之后,影子又开始向下移动。
到了这里,庄遥就已经确定了精确的南北方向。
影子向下移动的那一刻,就是每天的正午。
这时候竹子的影子是最长的,自然也是最上面的一颗。
确定了精确的南北方向之后,庄遥在石子和竹子中间画了一条线。
将圭沿着这条线摆放,圭就摆在了南北方向。
而表的投影,也将在第二天的正午投降凹槽。
接下来的每一天中午,庄遥都会蹲在凹槽旁边。
当影子落在凹槽当中时,庄遥就在影子尽头的旁边陶板上,用石刀画下一丝痕迹。
这就是在记录物体影子的变化。
也是在记录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果然,影子是慢慢的向着北方延伸的。
这说明冬至还没有到来。
庄遥立下圭表的那一刻,就嘱咐部落众人,除了他谁也不能动圭表。
说完之后他还是不放心,用竹子将圭表围了起来,提醒众人。
只有每日中午快到了的时候,他才进去做记录。
庄遥告诉众人,这是记录时间的。
记录这一次冬天,和上一次冬天有多少天的东西。
听到了庄遥的解释,大部分人摇了摇头,对这东西并不感冒。
用洛土的话来说:“知道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天冷的时候,不就是冬天到了吗?”
庄遥摇了摇头,没有给洛土解释。
毕竟还没有到农业社会,像洛土这样的纯手工业者,对季节的概念还没多少深刻理会。
可是在农耕社会就不一样了。
古代的某位君王,他的主要功绩之一就是分四时、定历法。
分四时、定历法本是农耕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
。产物,不过庄遥反其道而行之,在农耕社会还未到来之前,先将季节划分开来。
这样到了明年春天,部落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耕种了。
圭表做好之后,庄遥本来还想做一个日晷。
只不过依照现在的条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