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1 / 2)
东征军走的还是祖承训初次入朝的老路,即从义州至定州、安州,然后进抵肃宁、顺安,从西侧发起对平壤的进攻。
这条路基本成直线,路面相对宽阔,无论是行军还是运输辎重都比较方便。
尤其是东征军大小火炮众多,雪季行军不走大路也没法保证速度。
这路汪鹏和三十几个老兄弟,真的不要太熟悉,咱们的祖副总兵大人,踏上这条路也是百感交集。
亏了汪鹏给力的战绩,他这次依然凑齐了近两千骑,在辽东军中有兵马才是爷,这次大军出动,祖承训也想一雪前耻。
汪鹏的百户营是作为夜不收,在侧翼为祖总兵的骑队做哨探警戒,并不和骑队合营,只是定时安排骑手去报平安。
对接的是被提为家丁把总的祖二河,都熟人,自然是非常融洽。
……
大军进发,可不是一字排开无脑横推,要按照严格的行军序列依次出发。
大帅李如松带着直属部队,在义州城休整了三日,腊月二十八领军出发,春节都在行军路上过的。
大明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三,李大帅抵达安州城,与明军先头部队汇合,东征军开始战前集结。
李朝也组织了以义军为主的万余部队,集结在顺安城,壮壮声势,聊胜于无。
李大帅安排人树了面大旗:“朝鲜军民自投此旗下者免死”。
当然是汉字,专门写给朝奸伪军部队看的,至于这些人认不认识?
额!不要在意细节。
李朝“中流砥柱”领议政并总管军务(相当于宰相)柳成龙,带着丰厚的礼物亲自去大明军营给李大帅拜年。
柳成龙献上平壤地图,介绍整个平壤城情况,以及周边地形。
李如松对柳成龙的谨慎和担忧有些不屑,取来一把折扇亲笔写了首一首七律送他:
“提兵星夜渡江干,
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
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
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
梦中常议跨征鞍”。
李如松
。确实是文武全才,有一说一,这诗写的还是非常不错的。
李大帅安排先锋副总兵查大受前往顺安,提前和小西行长接触。
查大受到了顺安以后,安排信使直奔平壤城。
“大明天朝提督李如松大人,带着册封文书即将抵达”。
小西行长乐得都快合不拢腿,他手下的亲信“玄苏和尚”也狂喜不已,即兴赋诗一首,请使者献给尊敬的提督李大人:
“扶桑息战服中华,
四海九州同一家。
喜气忽消寰外雪,
乾坤春早太平花”。
这你妹的还都是文化人啊,一言不合就写诗,那是咱们鹏哥儿现在没得志,不然怎么也得扯几句打油诗应个景啥的。
小西行长这时候无比想念沈惟敬,多亏了沈游击来回奔忙才有此番成果。
“沈惟敬将军来了没?”
使者满脸崇敬的说道:
“沈游击这么大年纪了,顶风冒雪赶路,这不前阵子劣马失蹄摔伤了,只能坐轿子过来,所以耽搁了些时日”。
“骚得死累!”
小西行长叹息一声,真是太特么的感人至深了!
他立马安排了一名亲信武士头目竹内吉兵卫,领着二十三名士兵,带上翻译,凑了个迎宾队,前去接人。
你懂的!这就是送人头的干活!
……
“来了!发信号,队形散开包围!”
平壤城和顺安城之间官道旁一处小山丘上,几个不起眼的雪堆里,汪鹏眼神一凝,对身旁的徐海峰小声下令。
老徐缓缓的退出观察哨,沿着坡道往滑下一截,掏出怀里的三角小红旗对着坡下挥舞。
百人队无声无息的全部集结在这个隐蔽的山沟里,早就等候多时。
“行动!”
秦逸看到红旗挥动,立即低声下令。
五人一队,二十多个小队迅速按照预定计划,沿着官道拉开一张大网。
茫茫的雪原中,滑板声嗖嗖的响起,迅捷如风。
熟悉整个壬辰倭乱情况的汪鹏,对平壤之战开局最奇葩的一幕,那是印象极深。
这种惠而不费的功劳,不要白不要。
。……
鬼子迎宾队到了顺安城外军营,查大受和来蹭功劳的辽将李宁出面接待。
竹内吉兵卫一看这什么情况?不像是来册封的使节啊?
“沈游击人在那里?”
查大受满面红光的笑言:
“莫急莫急,沈大人马上就到了,远来都是客,这大冷天的,肘!进屋!”
竹内吉兵卫进了帐篷一看,好家伙热酒热菜,挺丰盛啊!
一帮人天寒地冻的走大半天路,那里忍得住这诱惑,立马入席,胡吃海喝。
想活捉下药也行,让他们喝醉了也行;不想活捉,安排点鸟铳兵一轮乱射就搞定。
你说这是不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的事?但这事坏就坏在这个叫李宁的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