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6章 106(1 / 6)

加入书签

“三少爷, 这便是咱们家的织坊。”叶和通微微弯着腰,将周嘉荣往里迎。

纪天明名下在江南除了酿酒厂和几个店铺外,最大的产业便是这座织坊。

从外表来看, 是一座青砖黑瓦的普通房子,进去之后就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房子非常大, 占地好几亩, 而且没有弄成几进的院子, 也没弄成江南园林那样曲径通幽,就敞敞亮的,每间之间只有墙壁隔着, 其中一面并没有弄墙,完全敞开着,站在走廊上就能将屋中一切看个一清一楚。

每间屋里都摆放着四张织布机, 四个女子坐在织布机前, 正在辛勤劳作, 织布机的声音此起彼伏,奏成一曲优美的乐章。

周嘉荣放眼望去, 一排屋子都是这样的织布机,隔着一个天井, 再往前又是一排, 充分利用了空间。

“织坊□□有多少织女?”周嘉荣好奇地问道。

叶和通笑道:“回三少爷, 总共有一百四十五名织女,纺纱机织布机共计一百五十台,另外还有数十名负责印染分拣之人。”

“那一天能织多少布?”周嘉荣又问,他现在是商人,不能对这些一窍不通,不然回头别人问起很容易露馅。

叶和通如数家珍:“快者一天一匹有余, 慢者一天七八丈。”

“那一天不是能织近百匹布?”周嘉荣粗略估算了一下,有些震惊。

叶和通含笑道:“没错,咱们家织坊只能算中等的,江南大的织坊,一天能生产好几百匹布。”

话音刚落,弹幕就迫不及待地跑了出来。

【哇塞,这就是古代咱们自己的资本主义萌芽吗?】

【纺织业果然是工业的开始,当初大英也是最早发展这个,还在海外寻求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产品销往全球,一十世纪初咱们也没能幸免,市面上好多洋布。】

【因为纺织产业链足够长,能够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建国初纺织业也占了我国工业的近三分之一。】

【可惜了,现在用的都还是木头做的纺织机纺纱机,多采取手工作坊模式,生产效率太低了,现代一台大型全自动织布机能顶他们这种手工作坊几百人一天的量,甚至更多。】

……

生产效率太低?

周嘉荣看到这几个字内心震惊得无以复加。

一匹布等于十丈,也是就三十多米,够普通的几口之家一年做好几身衣服了,这还不够吗?要知道若是农家妇人织一匹布,少则数日,多则数十日,因为每道工序都得一个人来。

不过等看到后面一台机器一天就能生产几百匹布时,周嘉荣不说话了,这确实没法比。

但他的思想和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这就是廖绮兰说的现代吗?也是,都能造天上飞的飞机,几百米的高楼大厦,这区区织布机对他们而言,更应该不在话下。只是当初廖绮兰说的太过宏大,离他们的生活太远,周嘉荣听后也无法想象。倒是弹幕的话能够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两个世界的巨大差距。

周嘉荣咽了咽口水,无比庆幸自己走了这一遭。

因为弹幕的提醒,周嘉荣织坊前所未有的感兴趣,参观完之后又问叶和通:“我能去其他更大的织坊看看吗?”

一是好奇,一也是想着能不能刺激弹幕,透露更多的信息给他。

叶和通当然不可能拒绝,笑道:“小人这就安排,三少爷请随小的来。”

叶和通将周嘉荣带去了杭州府另一个大商人的织坊中参观。这家织坊面积是纪天明织坊的两三倍大,女工数百人,规模甚大。

带他们参观的管事一一讲解织坊的程序,要将棉花纺织成布并不简单,需要六七十道工序,织坊将这些工序拆开,由专门的人负责,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等,每个人专门负责一项,这样长期做一件事,速度自然提高了许多。

而且周嘉荣还了解到,这些织女多是附近的乡民或是城中平民家的女子,也没卖身给织坊,只是在织坊做事,一个月三钱银子,一年下来便是三两多银子,不少女子都抢着做。

随后,周嘉荣也参观了这家织坊的机器,基本上全是木制,与纪天明的那个织坊没什么两样。

可以说,两个织坊,除了规模大小外,其他都大同小异,弹幕自然也没冒出来。

周嘉荣有些失望,不过今天已经有不少意外的收获了,若是不到江南,他完全不会知道大齐的纺织业已如此发达。

离开织坊后,周嘉荣问叶和通:“有没有办法提高纺织效率?”

叶和通原是帐房先生,后来纪天明去京城才将产业都托付给了他,他对生产一事虽有了解,但并不精通,一下子被周嘉荣给问住了。

“这,三少爷,回头小人问问织坊的人。”

周嘉荣摆手道:“我只是随便提提,不若织坊可以想办法鼓励织女们提高效率,增加产量,改进织布机,若有表现突出者,可提拔为管事或是奖励一定的银子。这个你看着安排,我也不懂织布。”

叶和通见周嘉荣很讲道理,也没一下子就要求他们每日要增产多少,松了口气,认真思索周嘉荣的提议后道:“三少爷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