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问计贾诩(1 / 2)

加入书签

就在王安返回扬州的第一天,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传到了王安耳朵里。

天子死了。

死于乱军之手。

这个说法的离谱程度约等于王安单挑赢了关羽,张飞辩论赢了周瑜。

庐江城下,王安拿着关羽派人加急送到自己手里的情报,一时间有些茫然。

原本以为群雄争霸的形式可以随着曹操入住关中缓上一缓,自己好面对临时同盟的荆、益联军,随着刘协的被杀,一切都要重新做打算了。

还好此时刘表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交战,不用担心多线作战的风险。

好在经过一年的修整,刘备手下的三个半州,都处在一个稳中向好的情况。

徐州陶谦留下的家底在全年才用尽,又有了新仓的存粮,可以继续支撑徐州和豫州两个州的粮草供应。

陈登虽然不是什么很有政治抱负的人才,但在管理钱粮这方面,的确是很有心得,一个徐州供应了三州三年的战事,王安能够一路打到襄阳门口,而毫无后顾之忧,要多谢陈登的背后支持。

随着赵云和关羽的相继离开,当前徐州主要依赖张辽防守北线,张飞作为机动部队驻守彭城,随时策应各个州郡。

豫州在张昭的打理下,勉强打开了汝南的大门,一年之内扩军足足三万,加上此前的驻军,总数来到了接近六万,一跃超越扬州,成了刘备麾下军事力量上最强的一个州。

王安走后,成为真正一把手的陈群带着扬州大搞文化建设,秣陵在短时间内成了超越庐江等地的重地,加上水路的方便,扬州的治所也迁到到秣陵,使得秣陵的地位一下变高。

兵马方面就有些复杂了,丹阳兵还是主体,不算周瑜的水师,还有一万八千人,吴郡、会稽各有数千山越兵,半兵半农从事生产,加上从江夏换防过来的人马,扬州的总体兵力也有五万之多。

荆州在年初捷报频传,南阳、江夏、长沙、桂阳四郡都顺利拿

。下,四郡的守军约在三万左右,其中南阳臧霸的人马应该也算作徐州的兵源。

如此算来,刘备麾下的人马在一年多的时间,几乎翻了一番,来到了小二十万的数量,在局部战场对上袁绍的话,也未必没有胜算。

纠结在王安心中的问题是,刘协死后,天下的局面会是什么样的。

自从官渡之战过后,天下的局势就愈发变得失控了,蝴蝶效应越来越大,王安也频繁遇到意外事件。

这些事情有好也有坏,好的方便,不费什么力气就收获了黄忠和魏延两大名将,让王安变得不再依赖赵云和高顺二人。

缺点是就是王安也不能做到事事先知,就像刘璋和刘表的突然抱团,差点就让王安在阴沟里翻车。

手里的信被揉搓的快要成了碎片,贾诩装作什么也不了解,静静等着王安动作。

荆州不能没有人管着,陆逊就只能留下,王安只好把贾诩带在了身边。

一路上贾诩极少发表意见,多是王安在说,让贾诩来想,弄得王安好不尴尬。

“贾文和,我知道你的想法,但这世上没有不带风险的决定,你既然到了我这里,就注定要和我军的命运绑在一起。要是这样的话,你还是不想说什么么?”

王安语气平静,自知用什么小手段是入不了贾诩的法眼的,不如纯粹的一点,搏一下贾诩的信任。

“都督心中已有答案,又何必为难在下呢?”

贾诩这一次没有闪躲,而是点出了王安心里的想法。

天子驾崩,刘备、刘表、刘璋三人是汉室宗亲中,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人。

王安自然也希望刘备就势登基,带着一班文武光复汉室。

可后世朱升的一句话总是在王安的心头缠绕。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历朝历代,自南向北统一中土的记录屈指可数,朱元璋作为这个挑战的完美通关人物,他的经历,在王安的眼里都是宝贵的经验。

何况那还

。是经济重心已经南移过的时期,在东汉末年,河北和中原一直是天下的两大必争之地,刘备只能算是占据了半个中原

但反面的问题是,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都必定会推出一个新的天子,或许是他们自己,又或许是他们扶持的傀儡,这样一来,刘备就会陷入出师无名的情况。

以臣子之身讨伐君王,在道义上就是讲不通的。

何况王安还有许多政治改革要做,这些事情,最好是越早做越好。

东汉的政治体系滋养了地方强权的诞生,王安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趁着兵权在自己手里,把权力收回中央。

“且不谈你的立场,你就说说此事的可行性。”

贾诩的性格是王安见过最难打交道,除非是不用担心受到牵连的事情,否则贾诩轻易不会开口。

“大都督觉得袁绍是如何处理的?”

“把责任推给张郃等人,大事化小,转移视线。”

“袁绍即已给出答案,都督既然想助玄德公一臂之力,为何不效仿一番?”

贾诩隐晦地告诉王安,想让刘备称帝,那得有人出来背这口黑锅才行。

王安闻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