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我就守个长平,你说我不能打(2 / 3)
嬴稷不甘失败,再次发兵,这回秦军转地了,转攻几邑,廉颇率军救援,再次击破秦军。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赵何没了,赵孝成王赵丹继位,与此同时,秦国采取范雎的战略,实行远交近攻,一边跟齐、楚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
公元前262年,秦国大军进攻韩国上党之地,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嗯,韩王把上党割给秦国了。
按说国君把地都割了,你一个太守遵令就行了呗,折腾啥?但冯亭不干,这位上党太守转身就把上党献给了赵国。
白得的肥肉,吃不吃这是一个大问题?赵丹人挺正常,智商应在普通人之上,因此,他选择了吃。
哦豁,这一吃可不得了,秦国上下炸了,咋滴?我大秦锐士辛辛苦苦打了这么久,你赵国搁这儿捡便宜?
纷争开始了,围绕着上党这一块肥肉的归属问题,秦、赵两国都是寸步不让,在不久之后爆发了大战。
彼时,名将赵奢已死,名臣蔺相如病重,执掌军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丹令廉颇统帅赵军于长平阻击秦军,著名的长平之战,正式打响。
当时,秦军已经连续数次打败赵军,向南占了野王,北上占了上党一部分地区,同时还切断了长平南北两面的联系,士气正盛。
反观赵军一边,长途跋涉赶到这里不说,兵力还处于劣势,战略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一方。
烂摊子,实在是个烂摊子!
见此,廉颇主动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下令让赵军凭借山峦险要,建起坚固壁垒。
秦军挑战什么的,随他去,反正赵军是打死不出头了,就死钉在这里,战国最强钉子户,舍廉颇其谁?
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百姓集中起来,一部分帮忙运输物资,一部分参与修筑营垒抵抗秦军。
赵军坚守壁垒,秦军无数次求战都毫无所得,无计可施之下,锐气渐失,大秦锐士确实能打,但赵军不跟你打,你再能打有啥用?
按当时那个场面,秦军求的就是速胜,反倒是赵国,不怎么急,反正就耗着……吧,耗三年!
妈耶!耗三年啊,秦、赵两国都大呼吃不消,三年时间,鬼知道填进去多少人力、物力,上党这地儿拿得亏啊!
可惜,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两国君王随便说两句就能停战的事了,两国大军,必须没一个。
秦国这边,一眼看速胜不行,立刻使出反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上下最怕赵奢的儿子赵括,那流言传得,整个邯郸就没人不知道的。
赵丹也不是傻子,一看这场面就知道是谣言,但架不住赵国国内民议汹涌啊,赵丹觉得压力大啊。
这种压力,顶住了自然是人杰无疑,但顶不住的话……就是赵丹啊!
随着秦、赵两国大军在长平拖得越来越久,国库逐渐吃紧,现在的情况完全变了,就看哪国后勤先崩溃。
理论上来说,赵国比秦国富裕,毕竟邯郸城中,大富豪、大商人不在少数。ωωw.cascoo.net
可惜,理论上这话它仅仅只存在于理论上,商人、贵族有钱又咋的?人家不乐意支持你啊!
反观秦国,自商君变法之后,贵族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秦国彻底被商君改造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国内一切尽数要为战争服务。
虽然秦国也快撑不住了,但赵丹不知道啊,他只知道秦国的模式跟赵国不同,再拖下去,赵国说不定就亡在他手里了,所以,求胜心切的人现在换成了他。
求胜心切的赵丹,认为廉颇怯战畏敌,强行罢免了廉颇的职职,改用赵括为将,主动
。出战。
赵括的母亲极力进谏,表示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这个时候,赵丹已经听不进去这些话了,他只想尽快赢下这一仗。
于是,分不清是天才将领还是极致倒霉蛋的赵括登场了,秦国为表敬意,暗暗替换了主将,由秦武安君,白起接战!
廉颇那个恨啊,赵王傻了不成?长平一战是我提不动刀了吗?是赵国真的处于劣势,不适合出战啊,可惜,赵丹一律不听不听。
赵括上线后,全盘否定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将官,可能,赵奢那句破赵者必括也,让他心里总觉得卡了根刺吧,他极力想要证明自己,打一个漂亮仗。
可惜,刚出新手村,对面却是战国大魔王白起,这是他一个萌新能打的Bass吗?你就算换李牧、廉颇对上,都不一定能赢呢!
这一战,赵军惨遭大败,主将赵括被射杀当场,赵军四十余万人尽数死绝,赵国,元气大伤!
有人说,那个时代不可能有几十万大军的大战,但……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些运粮、运物资的民夫,披上甲,持长戈就是一个合格的士兵呢?
春秋、战国,天下乱了几百年,几乎是年年都有战争,那个时代的青壮男子,很多人或许不识字,不会制作工艺品,但他们绝对有习武、会打仗。
毕竟,在那个时代,不习武,战争来了你拿什么保命?儿歌三百首吗?
言归正传,长平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秦军包围邯郸长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