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真真是大开眼界啊(1 / 2)

加入书签

空印案具体处置了多少人,说法众多,《朱元璋传》(作者名不敢写)说和郭桓案一同牵连人数多达七八万。

《朱元璋与空印案》说牵连人数超过千人。

方孝孺《逊志斋集·卷二一》说:空印事起,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御史狱,狱凡数百人。

综合考虑来看,当以牵连数百到一千多这个数字区间比较靠谱。

当然,空印案仅仅只能算是个开胃菜,相比其他三大案,影响虽有,却不算太大,这个案子说到底就是朱元璋惩治贪腐的结果,那些官员很难说没有贪污钱粮。

紧接着空印案后便是发生在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这个案子比较复杂,牵连非常广大,朱元璋主要目的一是承袭千年的宰相制,二是打击淮西集团势力。

至于胡惟庸,抱歉,这家伙虽该死,但还论不上万恶不赦,在这案子中无非是个影子而已。

胡惟庸,淮西集团领袖韩国公李善长同乡兼姻亲,洪武六年时受李善长推荐任职右丞相,洪武十年升任左丞相。cascoo.net

自洪武六年至洪武十三年,他做了七年丞相,于朝中遍布朋党,疯狂打击异己,使淮西集团势力不断膨胀,当然,在这过程中你要说朱元璋完全不知道,那只能是开玩笑。

因为,胡惟庸主要针对的势力是浙东集团,其首领便是大名鼎鼎的刘基刘伯温。

前文说过,刘伯温是在1360年,也就是明朝建立的前八年才投靠朱元璋的,属于是半路来投,且这人曾经还是元朝臣子,一度镇压义军非常卖力。

虽投靠朱元璋后积极出谋划策,可谋士相比徐达这样做实事的武将以及李善长这样管着后勤的大管家无疑非常吃亏。

因此,明朝开国之后,他和朱元璋的另一个谋士汪广洋一道只领了一个伯爵,跟六国公中的李善长、徐达完全没有可比性。

但他足够聪明,也有一定的野心,完全不像野史和民间传说表现出来的那样淡泊名利,他看出了朱元璋对于淮西集团的忌惮,所以积极奔走,联合浙东出身的官员打压淮西集团。

于是,朱元璋高兴了,浙东集团也曾一度压过淮西集团。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忌惮淮西集团?你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人就知道了,淮西二十四将大名鼎鼎,文臣还有李善长、胡惟庸这样的能人。

话说如果不是徐达和汤和看得明白,可能朱元璋的刀下还要添两个冤死鬼。

徐达:您聊您的,别扯俺们,谢谢!

然而,刘伯温于朱元璋而言仅仅只是一颗棋子,当棋子完成了它的使命后,自然会被棋手无情

。抛弃,比如抛出来给淮西集团发泄怒火什么的。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刘伯温告老还乡后,胡惟庸上书请革去其岁禄,洪武八年,刘伯温病重后,胡惟庸派了个大夫,撰写一良方,伯温服之卒!

归根结底,刘伯温也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神,当然,厉害还是很厉害的,龙湾之战、鄱阳湖之战、北伐之战都有他出谋划策。

而胡惟庸,这人也是个聪明人,看得出朱元璋的用意,所以积极配合打压刘伯温和浙东集团。

可这人未免有些聪明过头,直接将浙东集团尽数打翻在地,让淮西集团势力飞速膨胀。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这个人自以为是,许多生杀黜陟的事儿根本不和朱元璋请示,自己就处理了。

可能他觉得以朱元璋的聪明才智,不会喜欢在这些小事上下功夫吧!cascoo.net

但他无疑看错了,朱元璋是个权欲非常强烈的人,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过问,他这么处置,只能说是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相信朱元璋忍他一定忍得很辛苦,但胡惟庸毕竟是他扶植的一颗重要棋子,就这么简单杀了,未免有些不值,所以他又让他蹦跶了几年。

直到洪武十三年,时机终于成熟,朱元璋迅速以“谋不轨”罪诛杀胡惟庸及其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

同时废除宰相制,国家大事无论巨细都要皇帝亲自过问,废除行省制,改设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化地方权柄,防止地方权力过大。

这一年是洪武十三年,由于马皇后尚在,仍能劝住朱元璋的缘故,所以这一次,除了少数几个倒霉蛋外,压根儿没死多少人。

但很可惜的是,洪武十五年,马皇后没了,于是没人劝得住朱元璋了,于洪武二十三年,旧事重提,将李善长、陆仲亨等开国功臣牵连进去,前后株连三万余人。

(记得影视中李善长和蓝玉是死一块儿的,但正史之中,蓝玉却比李善长多活了三年)

胡惟庸不会想到,自己都死了十年居然还会被拉出来搞事,并被安上私通倭寇、私通北元的罪名。

接力胡惟庸案的是郭桓案,这案子和空印案一样,都是朱元璋惩治贪腐的案子,但杀得确实够狠。

要说这郭桓也确实是个人才,其任户部侍郎,在职期间,利用职权,联络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人并全国十二个布政司,一起盗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