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2 / 3)

加入书签

进喜见他走了,连忙叫人抬起抬舆直奔乾清宫。

一柱香的功夫便到了乾清宫,花尽欢才下抬舆,见一满头白发,慈眉善目,着紫红蟒袍的人刚从东暖阁出来,正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冯宜。他疾步上前行了一礼,“见过干爹。”

冯宜望了一眼东暖阁,提醒道:“陛下今儿不大高兴,可得小心伺候着。”

花尽欢会意,独自一人进了暖阁,暖阁内并没有掌灯,因着天气原因,里面有些暗沉。他才掩上厚厚的其门帘,就听到里面一道低沉的声音响起。

“杜年的事情你处理得极好。”

花尽欢寻声望去,一个着过肩通袖龙襕袍头顶翼善冠的男子正背对着他坐在蒲团上打坐,正是天子李熙。他每回心烦时便会打坐,以一炷香为时。

花尽欢上前行了一礼,“为陛下分忧,乃是臣分内的责任。”

李熙并没有回头,“方才你去过长春宫了?”

花尽欢应了声“是”,将见过谢太后之后发生的事儿捡着重要的说了一遍。

李熙这时打坐完毕。花尽欢连忙上前将其搀到旁边的榻上,又奉了茶到跟前。

李熙似很满意他的坦诚,接过茶碗盯着他看了一会儿,道:“朕心中一直有句话想要问你,你这么冒险帮朕,所为何求?若是为荣华富贵,太后能给你的远比朕能给你的多。花尽欢,你究竟想要什么?”

他虽贵为天子,却处处受制于太后与谢家。这话要是不问一问,就显得假了。

花尽欢沉默片刻,一脸悲戚:“臣还记得臣曾经跟陛下说过,臣家中是世袭的军户,臣自己则是个秀才,家中还算殷实。”

李熙点点头,“确实说过。”

“七年前,谢家子弟途径臣所在的县城,听闻臣家中有一块美玉,欲得之。此玉乃是臣传家之宝,我父亲自然不肯卖。他便联合当地知县构陷我父亲偷了他的宝玉,害死我家中数十口人。臣当时去了外公家中,才幸免于难。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谢家与朕有不共戴天之仇,可臣知道谢家权倾朝野,若是想要报仇,这世间唯有陛下能够帮臣,所以臣一路乞讨为生,将自己卖入宫中做了太监。为人臣若是不能为君分忧,便是不忠。为人子若是不能够替父兄报仇,便是不孝。臣虽做了阉人,却不愿再做不忠不孝之人,将来到地下,也无颜见臣之父母族人!”

花尽欢说到最后伏地而拜,哽咽不止。

一番话情真意切,不禁让李熙想起自己如今处境。他立刻上前将其扶了起来,“是朕不该疑你!总有一天,朕会亲自替你报仇!”

花尽欢再度哽咽,“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熙话锋一转说起昨夜宜安王李煦派人送来的密函。

“宜安王已经快入关,你去北镇府司挑些得力的人手替朕去迎一迎,免得雪天路滑出了岔子。

花尽欢心里明白李熙是怕宜安王人还没到上京,就先死在太后的暗算之下。不过他认为如果宜安王真这么轻易就被太后弄死,也就不会被西北草原上那些强悍残忍的游牧民族称为“狼王”,光是听其名便闻风丧胆。

只是能提前见一见这位“狼王殿下”,适时送上一份大礼,倒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花尽欢应下退出暖阁。

才跨出门槛,李熙突然叫住他:“是不是连你也觉得是朕指使惠妃与杜年下的毒?”

花尽欢回头瞟了一眼。

清隽的少年天子负手而立眺望窗外,声音里透着无限落寞。

“朕昨晚去看她,她蜷缩在朕怀里不哭也不闹,只说了一句“熙哥哥,我肚子好疼,你多抱抱我”。她从前不是这样的,受了委屈就会扑进朕的怀里哇哇大哭。是朕负了她。”

花尽欢没有作声。

他知道小皇帝不过是想找个人说说话,不需要他回答。

他说完,叹了一口气,“尽欢,朕如今唯有你可信,你一定要平安归来!”

花尽欢道:“微臣就是拼上性命也要将宜安王安全迎回上京!”

着武士服的俊秀少年踢了一脚地上着夜行衣的尸体,看向旁边一个与他生得极为相似,年龄稍微大些,穿着一模一样的年轻男子,道:“哥,这是第几拨了?”

青年正在擦拭滴血的剑,闻言扫了一眼才刚刚结束完战斗到处都是尸体与鲜血的战场摇摇头,表示记不清了。

这时他身后的马车里传来一个略微有些低沉的声音,“李信,报一下现在的位置。”

那少年立刻从怀里掏出地图看了一眼,随即跑到一处土丘上向远处眺望片刻,大声道:“主子,大概翻过这座山估计再走几日便到了关卡,那儿有个长辛店驿站可以歇脚稍做补给。”

这时一个中年男子从车窗探出来眺望他所指的那座高山,一脸不满,“这大冬天的不好好在家待着,非跑这一趟,也不知上京有什么好的。”

青年笑了,左脸颊旋出一个酒窝,“那是因为东方先生根本就没有到过上京,说不定您到了上京见识了上京美丽的姑娘,饮过上等美酒,必定乐不思蜀,都不愿意回去了。”

他捋捋短须,显然是不信青年的话,瘪瘪嘴,“再繁华那也比不上性命重要,你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