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列国君王(1 / 2)

加入书签

自从决定刺秦,便调令了大量的兵马,集结在与秦毗邻的大卫城。

为的就是等秦王身亡,遂对秦发起进攻。

岂知最后,竟是这样的结果。

“正是!”黎阳君拱手回应:“除了大卫城四十五万兵马,平越君率二十五万兵力在东越平定局势,还有与庆毗邻的离宣城有十万,克秦州也有二十万兵马。”

这段时间,秦国在大肆提升兵力,他大周自不会安于现状。

在攻打东越的同时,也在疯狂扩张兵力。

“甚好。”周王听闻,凝重的神情这才放缓了些。

毕竟有四十五万兵力,即使秦军有五十万之多。

即使立即开战…可这样的大战,并非一时半会就能结束的。

此时茗相眼眸思索,“大卫城虽有四十五万兵力,可秦军亦有五十万之多,老臣建议调令克秦州的二十万兵马,奔赴至大卫城,同时从东越再调二十万兵马,若能一举折断秦之羽翼,从此秦国不足为惧。”

众朝臣闻言,眸光锋锐。

“是啊!大王,臣等附议。”不少朝臣相继开口。

霸秦于中州自来横行无忌,若可折断秦之羽翼,对于大周而言,将是最大的喜事。

“末将认可茗相之说。”

黎阳君眉心微凝,似有所忧,道:“不过,末将对此仍有所忧,克秦州距秦之弋阳不远,若调回这二十万兵马…那安慕君不攻庆,转而自弋阳而下,反手攻打我大周,只怕那时…情况会更加严峻。”

“这…”众朝臣沉默。

周王闻言思量了片刻,方才道:“克秦州二十万兵马不可动,待安慕君攻庆无法脱身时,这二十万兵马或可成为破秦之函谷关的一柄利剑,甚至,可踏平秦之京都。”

“至于东越…而今局势已趋于平定,再也成不了气候!”周王眼眸沉思。

一直以来,人合之秦始终压他大周一筹。

所有光环都被秦所占据。

而今,或许有折断秦之羽翼、甚至于踏平秦之机会。

念及此处,周王眸光看向众人,道:“命平越君率二十万兵力前往大卫城,只为彻底歼灭秦国这支兵马。”

“大王圣明!”众朝臣拱手,显然都明白这一点。

削弱秦之实力…大周一直在做,而今有踏平秦之机会,自是不能失去。

“既如此…”周王看向黎阳君的茗相,开口说道:“烦请黎阳君即刻去往大卫城,亲自率军督战,待与平越君二十万兵马汇合,务必全数歼灭秦军。”

“末将明白!”

黎阳君抱手,转身离开了大殿。

周王眸光收回,扫视在场众朝臣,“即刻命平越君率二十万兵马,前往大卫城!同时大军所需之粮草与辎重,应及时送往前方!”

“诺!”众朝臣躬身。

周王于王台上起身,“秦,自来霸行于中州,说是法秦,实乃霸秦;在这百年间,我大周始终被秦压了一头,而今,有灭秦之机会,众朝臣当齐心协力,若可一举折断秦之羽翼,从此,我大周将独步于中州。”

“臣等明白!”

阳合,与三国毗邻。

乌江以北,是齐王朝之地界,东南则是庆王朝,而南下过长宣州,属于周之克秦州。

可以说,阳合对于中州而言,就是绝对的中心。

进可攻、退可守。

而弋阳,在乌江以南一侧,阳合之中心,更是重中之重,为诸国所觊觎。

这里本是昔日吴王朝之国都,而今已然成为了秦之一郡。

此时的弋阳城头上,有着一行将领,站在城楼上目视前方,有着一支声势浩大的铁骑到来。

“开启城门!”

萧庆抬手一挥,转身走下城楼,亲自去迎接这支铁骑。

一行将领紧随其后。。

京都宫!

“大王!穆公与连凯歌率四十万兵马,已至南诏,将与西年州的十余万兵马一同遥相呼应,攻取周王朝。”左相拱手开口。

如今太尉亲率兵马伐周,他身为一国之相,自时刻关注前方战况。

“甚好。”秦宣坐于王台,闻言思量了片刻,“安慕君率领的二十万兵马,而今到了何处。”

左相眼眸思索:“按照我秦军行军速度,由安慕君、穆清山率领的二十万兵马,最快今日傍晚就可抵达了弋阳,与萧庆将军汇合,接下来一路东出,讨伐庆王朝。”

大秦铁骑分三路讨伐,而东出之路,相比于南诏要远上不少,须先至函谷关,再一路东出至弋阳。

“庆国安庆君率领的数十万庆军,必然也抵达边境了吧。”秦宣查阅手中竹简。

“正是!”

左相语气停顿了下,道:“庆国集结几乎所有能调动的兵马,就连远在东荒平定东夷的兵马,亦被庆王尽数调往秦庆毗邻的安武城,而今安武城内,已然集结了大量的庆军,至少五十余万之多。”

一旁的朝臣闻言,眸光一凝,略有吃惊。

昔日之六合,庆王朝处于第四席!后又发生弋阳之战,章庆君率十万兵力尽数葬身于秦军铁骑之下,而今竟仍旧能轻易调动五十余万兵马。

“没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