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收网(2 / 3)

加入书签

旧安静,陈循捧着面前的奏疏,微微有些发愣,神色之间,满是难以置信,其中更是透着一丝失望,脸色复杂之极。

一旦天子下场,只要表露出一丝丝想要对付陈循的意思,那么……

如果有一个人,和陈循关系匪浅,而且,还有能耐能够成为贾修平的后台的话,那么,就非杜宁莫属了!

老的力量被逐渐抽走,新生的力量又补充不上,自家的大本营也被别的派系控制,可以说,自三杨以后涌起的清流势力,如今已经基本没落了下去。

这般局面,陈循自然能够想得明白,双眸微阖,苍老的手在袖中轻轻颤抖,但片刻之后,他再度睁开眼睛,目中已经是精光闪动,面色愤怒,道。

而且……

作为七卿大臣,而且,朝中还有不弱的势力,如果说陈循想要保杜宁,那么,有很多的事情是可以做的。

可这股势力,在如今的状况之下,基本上只能算是陈循个人的资源了,陈循今年已经六十七了,最多再有十年,他肯定就要离开朝堂,到时候,清流在朝堂上的地位,也必然会随着他的离开,而彻底没落。

因此,这些依靠科举考中的清流们,自然对他也并没有什么认同感。

如果杜宁能够上位,那么,清流的势力,虽然不能重新膨胀起来,但是,维持现状还是可以的。

天子一日没有在此案上头松口,这桩案子,便一天不算是结了,就算是天子不会直接说陈循有罪,可让有司继续查证,总是可以的,若是下了决心,将此案的主审权,从刑部移到锦衣卫,也未必没有可能。

除此之外,从上一届恩科开始,进士一甲的那几位,不再入翰林院,而是会到各部院,跟着掌事的尚书观政,其中有出色的,比如王越,余子俊,最后都被各部的尚书看中,直接带在了身边,这可比往日里进士们抢破头拿到一个庶吉士的名额,却还要在翰林院熬上好几年强多了。

锦衣卫和不同于其他的衙门,没有证据是他们找不到的,也没有证据是他们造不出的。

不过,听天子这话的意思,这背后之人,应该不是陈循,既然如此的话,那么……

最后这一句话,顿时让朝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底下陈循的身上。

见此状况,旁边的一众重臣倒是有些好整以暇……这可就有意思了!

一旁的内侍见他已经看完,便上前将奏疏收回,重新送回了御案上,天子轻轻将奏疏按在手中,随后,声音落下。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清流就算再落魄,可至少基本盘还是在的,陈循还在,他此前在翰林院多年,门生弟子们不说遍布朝野,但是,从这次的案子就可以看出来,他仍然在朝中有不弱的势力。

当然,如今的情势已经基本明朗,摆在陈循面前的,其实也就是两条路。

这份奏疏里头,最让人意外的,莫过于前巡抚,现任布政使贾修平伪造军令,调兵围剿巡抚衙门了。

杜宁,是唯一的希望!

就目前来看,以杜宁的年龄,资历,能力和声望,大有希望能够接替陈循,成为这些旧清流新的领袖。

下一代的人才当中,彭时,商辂等最有希望的人才,也因高谷而被牵连,被丢到了不知道哪去。

除此之外,其二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贾修平为什么要这么做,围攻巡抚衙门,形同谋逆,就算是他成功了,恐怕也难逃一死,当然,如果见机得快,考虑到他和倭寇有关系,可能落草为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是,还是那个问题,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安静了许久的殿中,总算是又泛起了一丝涟漪,众臣面色各异,神情都有些复杂。

“于少保和朱鉴在这份奏疏中,称贾修平和陕西巡抚杜宁,早有勾结,他多年来的走私所得,有三成都给了杜宁,经过提审贾修平担任巡抚时的幕僚,拿到了他和杜宁历年的书信和账册,可以证明,杜宁早就知道贾修平勾结倭寇之事。”

但是话说回来,天子选择在这个时候当众揭破这件事,恐怕也正是在防着陈循这么做。

殿中一干重臣的眼中,不约而同的闪过一丝讶色,这么多的信息汇聚起来,让他们的心头,同时浮现起一个名字。

一片安静当中,天子轻轻将奏疏搁在面前的案上,随后侧身吩咐道。

除此之外,刚刚的疑问,也算是有了一点头绪,这贾修平围攻巡抚衙门,不出意外的话,就是为了销毁罪证,至于说为什么他甘冒如此风险也要这么做,只怕这份罪证当中,牵涉的人干系重大。

从这件事当中,至少能够看出两点,其一就是,当地的指挥使司衙门,也必然有利益勾连其中,否则,单靠贾修平一个布政使,就算是伪造了军令,想要调动官军,也并非易事。

陈循的得意门生,前大理寺卿,如今的右都御史陕西巡抚……杜宁!

作为继陈循之后,最有希望能够扛起清流大旗的人,杜宁虽然如今并不在京师,可他不仅继承了陈循几乎所有的人脉,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杜宁深受天子的器重,曾经主办过殿试舞弊一案,被调任陕西巡抚之后,在和几座王府的对抗当中,也收效颇丰,顺利的完成了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