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节贾环宫中论坞堡(2 / 3)

加入书签

行割据之实。”

贾环平静的说:“京城外面的坞堡,有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受到草原入侵的威胁,百姓才聚居在一处,增加防御,否则在外族的铁蹄下民众逃都逃不掉。现在你们要拆掉,老百姓同意吗?”

兵部尚书:“现在蒙古人,不是被打掉了吗?他们还敢再回来?”

贾环鄙夷的看了兵部尚书一眼。:“连年大雪,天气酷寒,蒙古那面受灾不***得逃出去的他们在慢慢返回。严寒之下,势必再次入侵。大周准备好了吗?可有人能够斩敌人于马下?”

几位尚书大人惊呆了。皇帝紧张的道:“你从何处知道的消息?下面并没有报上来。”

贾环:“根据商人们购买的物资就知道了。这两年晋商购买了大量的铁,布匹,粮食。运回了大量的皮毛,牛羊。再要说不知道和谁做的买卖,我严重怀疑你们的智商。”

礼部尚书:“商人不可信,都枉顾国家大义。不对他们进行惩罚不行。”

贾环:“捉奸捉双,拿贼拿赃,尚书大人可抓起谁来了?”

礼部尚书:“没有。可是事情不能放过。不能便宜了乱臣贼子。”

贾环不再言语。只是说道:“现在只是推测,没根没据的。我们只能未雨绸缪,早做准备,但是现在绝对不是拆除坞堡的时机。”

贾环:“东汉前期,朝廷裁掉了大部分官员,坞堡也在这时候兴起。在社会贤达的治理之下,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也是一项德政。坞堡多了会导致民富官弱。这是不可否认,现在不说别的,就大观园内就可以实现生活基本自给自足。各位大臣也都有自己的田庄,商铺。想来对平常日子深有体会。这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缩影。都在庄园中自给自足,也就上交不了多少赋税。所以进城为民,各司一业,缴纳商税才是正确方式。”

贾环:“东汉汉中期以后,由于政治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急剧尖锐化。不仅西北羌族起义接连不断,而且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也此伏彼起,遍及全国。后来又有天灾降临,粮食大量减产。百姓的粮食吃没了,中平元年爆发的全国性黄巾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腐朽统治,使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长官和地方豪强乘机招兵买马、扩充势力,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最终三国鼎立。然后进入世家统治阶段。“

吏部尚书尚书“这些我们都知道,可是这和坞堡有什么关系?”

贾环:“大有关系。坞堡只是结果,不是原因。现在拆了,只要天下大乱,还会建起来。真正的原因不在这里。”

皇帝:“真正的原因在哪里?”贾环:“外部原因是天气变坏。还有外敌入侵。内部原因是土地兼并,吏治不清,进行割据的是官吏。只有一个地主身份,搅不起太大风浪,关键是官员的身份。没有那层身份,进行招兵买马,分分钟就被剿灭了。何谈割据?”

皇帝笑了:“贾环,那你说现在最急的是干什么?”贾环:“当然是准备钱粮,好准备不久到来的挑战。没有钱粮哪里招募军队备战?”

皇帝:“可是现在云贵川,打成一片,大量军队被吸引在那里。钱财被用作军费。朝廷现在是举步维艰。要大量发行宝钞你们又不肯。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今天正好都在这里,说一下你们的看法。”

户部尚书张默安:“户部钱财紧张,前期大肆修建道路,城墙,各地都欠下大量债务,无力支持税费增加,起运户部钱财不见增加。还有支持四川的战争,消耗也是不小。”

兵部尚书:“要不和西南土司言和。使局势平稳下来。然后从容应对。”

贾环:“行百里者半九十。西南眼见就分出胜负,这时撤兵以前十年筹划白做了。我们不能这样停下。如果要这样做,还不如在北边采取防守态势。”

刑部尚书:“这两年天气转冷,抢劫,偷盗,杀人案件不断增加。各地上报的案件有过去几倍,再不对百姓进行救济,恐怕各地就要生乱了。怎么办?”

皇帝:“戴权,锦衣卫是怎样禀报的,持什么态度?”

戴权:“陛下,陕甘一代,气候寒冷干旱,老百姓冻死,饿死的人有不少。长此以往必生叛乱。入川北路大军还要支撑,这是十分艰难。”

皇帝:“户部说怎么办?”张默安:“户部没有钱粮。”殿中众人陷入沉默。

贾环:“这缺粮,有相对缺粮和绝对缺粮。处理起来是不一样的。”工部尚书:“怎么就不一样了?不都是缺粮?调集粮食过去就行了。”贾环:“千里运粮,消耗几何?何况户部无钱无粮。如果当地有粮,集中在富户手中,我们要想法要富户把钱粮拿出来。如果是绝对缺粮,就要运粮进去,或是让人走出来,到其余地方就食。”

工部尚书:“这里面怎样操作,你举例说详细一点。别让我们瞎琢磨,最后不伦不类。”

贾环:“例如,富户有钱有粮,在这个动荡时代,最想干的是买地,或者建个坚固的土围子,保障自己财产安全。现在就要把问题说的严重点,鼓动他们兴修房屋宅子。钱粮不就拿了出来,招募穷人做工。钱财再少点的,号召他们进城买房,提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