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万寿塔(1 / 2)
“小逸,阿水,醒醒,永安快到了。”
听到声音,一名瘦弱少年揉揉眼,随即把头伸出了窗外。
顺着男子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片坦途,除了一些矮小的山丘外啥也没有。
没有看到所谓的永安城,少年回头疑惑地看着男子,“牛二哥,永安在哪儿?”
牛老二有些着急地说道:“看到那个塔尖了么?那就是万寿塔,在永安城里面。看见塔尖就意味着我们快到了。”
少年再次扫了一圈才在右前方的视角边缘看见了一个小小的塔尖,冒出了地平线寸余高。
“牛二哥,我们离永安还有多久?”少年眼睛盯着塔尖,头也没回地问道。
“嗯?差不多三个时辰吧!很快的。”
“三个时辰?你跟我说很快?”
“小逸啊,这一个多月都过来了。还差这三五个时辰的事?”
“阿水,出来透透气。”没有接话,少年回头看向身旁的另一个身影说道。
少年名叫罗逸,是陈国下属的梁郡人。今年十岁,此次是来国都求学,准备考入陈国第一学府永安学宫。
罗逸身旁还躺着有一个小胖子,乃是罗逸的发小跟玩伴。因先天五行缺水,于是他爹薛武请郡上有名的先生求了浩泽二字。因此又被罗逸戏称为阿水。
至于旁边的青年男子乃是梁郡的大商行九宝堂的伙计,名叫牛老二,也是被本次商队的负责人张管事交代专门来照顾两人的。
从梁郡到永安的这一多月里,全靠牛老二照顾。
刚开始出发的时候,两人严重晕车,吐的昏天暗地。
直到后来吐习惯了,才算勉强适应。
但连续的舟车劳顿,让罗逸这个性格跳脱的少年,成了苦瓜脸,话都不想说。
马车继续行进了一个时辰后,透过车窗两人才算瞧见了万寿塔。整个塔身高耸入云,百里外也能看见。
万寿塔是乾武十年所建,塔高三十三丈。乃是当今圣上授意,动用了上万人花了三年时间才建成,寓意陈国万寿无疆。万寿塔建在永安外城的东边,东南北三方来客皆能看见。
两个少年翘首以盼地盯着那小半截塔身,知道那里就是永安了。
如今他们离万寿塔距离尚远,看不清具体样貌,单单只是瞧见这小半截塔身都能感受到此塔的雄伟恢宏。
两个时辰以后,九宝堂的商队顺利达到了永安城南门。
永安城是陈国国都,自开国以来就是陈国的中心。整个永安城分为三部分,最中心乃是皇城,外围是内城,最外面则是外城。
皇城是皇室的居所,也是皇宫所在。
内城住的都是达官贵人,外城则是平民百姓商贾游人的聚集地。
每个城区之间有城墙分隔,没有文书禁止通行。
像九宝堂这类的商行都在外城。
外城百行聚集市井之气浓厚,陈国下属的郡县来客大都在此交汇。
看着眼前高达十余丈的城墙,罗逸心里很是震撼,这可比平梁城的城墙高多了。
城门宽约五丈,来往车马络绎不绝。
商队停在城门口,张管事拿着商行的通行文书和一个小袋子走了过去。
守门将士接过来只是看了一眼后,就点头示意通行,顺手把文书也还给了张管事。
“国都的看门狗也要钱!”罗逸看到那名男子熟练地收下钱袋,忍不住小声嘀咕了一句。
牛老二吓了一跳,连忙捂住罗逸的嘴。
“小祖宗,这是国都,不是梁郡。这种话可千万别说。”
“嗯…嗯…”
跟随着队伍,罗逸一行正式踏进了国都。
看着沿途的场景,罗逸跟薛浩泽暗自咋舌,“永安城不愧为都城,跟它相比,平梁城就是乡下的小县城啊。”
三丈宽的街道满是行人和车马,像九宝堂这样的商队比比皆是。
来自各方的客商聚流,形色各异的穿着打扮,看得罗逸眼花缭乱。
耳边不停传来大大小小的声音,虽都是官话,听起来却同蚊蝇一般吵闹。
商队在熙熙攘攘的街道走了一个多时辰才达到目的地。
九宝堂也算是大商行,主要是靠出售药材。
梁郡的只是一个分店,永安城的才是总店。
作为永安小有名气的药商,九宝堂的招牌异常气派,门口不断有人进出。
张管事吆喝了一声“卸货”,门里随即出来了几位伙计,跟着牛老二等人把药材抗了进去。
半刻钟后,张管事来到罗逸面前询问两人去留。
他是受罗逸的爷爷之托带两人来国都。
按照约定到了永安城就算完成嘱托,但为商者都八面玲珑,就凭罗老爷子的面子也得安排周到。
“两位小哥,现在天色渐晚,你们也是初来乍到。要不留在九宝堂将就一晚?明天早上我叫人把你送到永安学宫如何?”张管事笑着对罗逸问道,说完还指了指天上。
罗逸和薛浩泽对视了一眼,觉得这样也好,于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看到两人点头,张管事吩咐牛老二带两人去舍馆,接着就走进了九宝堂。
牛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