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减刑获释 宛若隔世(1 / 1)

加入书签

苏瀛斋在“大雅斋”当学徒三年,有干了十余年的伙计,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多年读书不辍,善于记录心得。再加上他心思缜密,记忆惊人,十多年的历练下,已经练就了非同寻常的眼力和阅历。

“大雅斋”倒了后,苏瀛斋回到了家乡的省会星城。凭借在京城琉璃厂练出的非凡眼力,苏瀛斋在星城最大的当铺“日昌升”担任了大朝奉。柜上送当的珠宝文玩、古董字画,都得请苏瀛斋过眼估价后,账房才敢开票拿钱。

而老秋当时就在“日昌升”做名小伙计,成日里就跟着苏瀛斋身边打杂帮忙、伺候学习。

苏瀛斋存下些钱后,在沿河街卖了块地皮,自盖了座两层的小楼,娶了位星城乐器行老板的女儿为妻,也算在星城正式安了个家。

老秋遇到故人之孙苏金石后,也是非常兴奋。平时沉默寡言的他,仿佛打开了话匣子。

干完图书馆的活,老秋一有空就拉着金石讲讲当年的江湖轶事和他爷爷的传奇经历,金石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狱中的生活过得很快,一晃就是九个月,窗外的树林从银装素裹到新芽萌发,从满目翠绿到红叶尽染。

金石因为在监狱里面的良好表现,被评为了改造先进份子。监狱方给法院提交了减刑建议书,最后金石获得减刑三个月,提前恢复了自由。

金石收拾好个人物品,又专门向老秋告别,终于走出了星城监狱那道硕大的黑色铁门。

金石家里的房产物业已经变卖一空,只好回到了爷爷在沿河街盖的那栋老宅住下来。

因为老宅是民国时期的历史遗留建筑,又在一直属于爷爷名下,所以得以保全了下来。

房子已经四十多年历史了,是砖木结构的两层典型南方民居。历经岁月的老房子近些年没有修缮,又一直空着,已是四处斑驳、略现破败了。

屋里散发着些陈年的霉味,采光也不太好,大白天屋里也要开着一盏昏黄的白炽灯才能完全看清。

金石简单把房子一楼收拾收拾能住人,便安顿下来。二楼的几个房间堆了很多杂物,金石也懒得去理会了。

金石又专门在杂货铺买了点水果罐头,去精神病院看望了心心念念的姐姐。

姐姐住在一个十多人的大病房里,她穿着条纹状的病号服,一个人盘坐在床上,呆呆望着窗外的云朵。金石叫了声姐姐,她也是瞟了一眼,便不再理会,好像看到了完全陌生的人。

医生给金石介绍,姐姐受刺激后产生了很强的应激反应。精神上产生了自我防御和严重障碍,对外界环境很抗拒和害怕,也很少说话。

医生说,姐姐这种情况不太乐观,需要长期静养治疗,才有可能慢慢的恢复。

姐姐学校只好给她办了长期病休,发放基本工资,才能维持她在医院的基本治疗费用。偶尔学校的领导同事也会来看看她,但见她这个样子没有不同情叹气的。

金石回到老宅,看看周边的环境,想起过世的父母和生病的姐姐,以及自己未知莫测的未来,感觉充满了深深的迷茫和无奈。

仅仅一年的时间,从众人眼中羡慕的天之骄子变成了阶下囚,金石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路了。

金石作为刑满释放人员,按规定需要到当地派出所报备,重新办理户口、个人证件等手续。当金石拿着释放证明来到派出所时,接待他的是一名二十多岁的女民警。

女民警留着齐耳短发,圆圆的脸蛋像个小苹果一样,看上去还带着点稚气,应该是刚毕业工作不久。看着金石一幅落难书生的模样,对他也挺客气的,认真给金石办起了相关手续。

在了解清楚金石过往经历后,女民警惊讶道:“你以前是燕华大学的啊,那可是我心中梦想的名校啊。”金石只能苦笑着点了点头。

女民警对金石现状深表同情,并询问下一步做何打算。

“我学籍被开除了,现在只能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然后走一步看一步了。”金石回答。

“这样吧,我以派出所名义给你这边开个介绍信,你去街道问问,请他们协调给你安排个工作。”女民警接着说。“我叫胡洁,你以后有什么事可以来派出所找我。”

金石对胡洁的善意表示了感谢,然后拿着介绍信去了沿河街所在的街道办事处。

但因为金石被学校开除没有了学历文凭,又刚刚坐过牢出来,也很难找到份像样的工作。

最后,街道的领导给金石安排了个社区煤气站送煤气的工作,虽然比较辛苦,但工资待遇还算不错,一个月有二百来块钱,也比较稳定。

从此,金石每天就开始艰难的踩着三轮车,驮着几百斤的煤气罐,每天穿梭在沿河街附近的大街小巷,开始了送煤气工的生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