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注意力转移大法。(1 / 2)
当晚收摊后,李冬照例请刘老四吃烩面。
吃饱喝足。
“刘叔,这十块钱您拿着。”
刘老四愣了一下,连连摆手:“不不,这我不能拿,当初说好了五块钱一天,已经不少了。”
李冬却执意让他收下:“刘叔,您先听我说,咱们这买卖从明天开始,就不做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务必拿着。”
“这,干得好好的,为啥就不做了?”
“难道是怕那小姑娘报警?咱这又不是骗人怕啥?警察也不能不讲道理吧?”
李冬忍不住乐了,当初刘老四可还质疑过这买卖是不是骗人呢,现在却一副笃定的样子。
“刘叔,我这么做自然有我的道理,您想,为什么抽奖的那些人,明明知道我在赚他们的钱,却认定我不是骗子?”
“啊?为啥?”
“因为,希望,我给了他们用上电器的希望。”
在80年代电器昂贵的价格,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本山大叔在99年春节晚会上说过一个段子:当时还有一样家用电器——手电筒嘛,那都是有真实生活原型的。
“几毛几块钱的压根就买不了电器,所以他们愿意来碰碰运气,但是中奖的终究是少数人,一旦有人花了很多钱,却没有中奖,他们还会站在我这边吗?”
刘老四一听冷汗都下来了,不住的拿袖口擦拭。
“而且,这买卖赚钱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不值得浪费我太多时间。”李冬淡淡说了一句,随后结账离开。
刘老四望着李冬的背影,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这,这还慢呢?”
他虽然不知道李冬具体赚了多少钱,不过粗略算下来起码也得有两三千块,这才十天啊,要是干上一个月,岂不就是万元户了?
这速度还慢?那他还活不活了?
难道,这就是做人的差距?
.......
忽明忽暗的白炽灯下,张翠娥兴致勃勃地一起数着钞票,这些天数钱已经成了她的乐趣。
“瞧你那财迷样。”李卫国嘴里吐槽着,实际上也在心里默默的跟着在数。
张翠娥白了他一眼,满不在乎:“哼,我数我儿子赚的钱咋就财迷了?我儿子就是有能耐,这才多久就赚了这么多钱。”
“哼,说得没我你能生儿子一样。”李卫国不屑道。
眼看一场家庭风暴就要掀起,李冬赶紧打住。
“爹、娘,我这买卖不打算再干下去了,我打算去一趟商都,看看那边有什么赚钱的路子。”
李卫国闻言点头道:“不干了也好,说实话,自打你干这买卖以来,我这心里总不踏实。”
张翠娥则是担忧道:“冬子,咱这三千块钱不是赚到了嘛,就没必要去商都了吧?那么远,你人生地不熟的......”
“哎呀,儿大不由娘,你还能把儿子拴在家里不成?他总是要出去闯荡的。”
“我就想让儿子留在身边,要你管!”
好吧,最终老两口还是闹起来了。
转过天,一大早李冬提着张翠娥连夜收拾好的行李,踏上旅途。
原本李冬是打算坐火车去的,可惜,这年头火车票极其难买,要么有关系,要么提前去排队。
没办法,李冬只好奔向长途客运站。
“冰棒,又甜又冰的冰棒,两分钱一根啦。”
“橘子罐头,好吃美味的橘子罐头嘞......”
客运站门口小贩吆喝叫卖着,其中不乏一些半大孩子,顶着烈日向往来的旅客兜售。
他们当中有的是家庭条件困难,为了补贴家用,有的是趁着放暑假,赚点零花钱。
“给我来根冰棍,那个橘子罐头也给来一个。”
从襄城到商都180多公里,要是放在三十年后,也就是一个半小时的路途,但是在85年,起码要三个多小时。
这年头县城里压根没有矿泉水卖,半路渴了拿糖水罐头解解渴也是好的。
“大姐,去商都最近的一班车是几点?”
“八点半有一班,五块六一张票。”
大姐一边磕着瓜子,一边不耐烦的回了一句。
这年头不管是售票员还是销售,吃的都是公家饭,就不要谈什么服务了,就这态度,爱买不买,多卖票也没人给她发奖金。
等了十五分钟,班车终于进站了,李冬一看直摇头,这玩意估计比他年纪都大,外表的漆面已经掉得不成样子,发动机运转时除了喇叭不响,哪都响。
“等赚到钱高低得买辆车,哪怕是辆桑塔纳也行。”李冬上车后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
很快车内的座位就坐满了,不过司机完全没有要开车的意思,这年头压根就没有超载一说,除非实在挤不进去了。
“呼,总算是赶上了。”
这声音怎么听着有点耳熟?李冬回头一看。
“怎么是你?”
李冬乐了,这不是昨天找他茬的女孩嘛,还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哦,是你啊,大眼珠子。”
女孩一听就炸了:“你才大眼珠子,你这个大骗子!”
李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