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特有的优势(1 / 2)

加入书签

一番交谈下来,李乐山对周至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认识,爱才之心不禁大起:“肘子,有没有兴趣到我的实验室来工作,顺便读一个信息工程学硕士?”

若这个邀请是上一世发出来的,周至这一刻怕是要乐得昏过去。

毕竟耶鲁大学信息工程学硕士学位,在今后起码二十年内都会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但是现在的周至随着能力的提升,眼界也跟着得到了提升,一点也不觉得耶鲁的硕士学位就有多香了。

何况还是理科的。

对于李乐山这种“利益输送”行为,周至也已经见怪不怪,徐慧的老爸老妈就是典型例子,对于别的家庭来说送子女出国留学那是难如登天,但是对于老徐家来说,就和送女儿去青少年宫学个兴趣班的难度差不多。

徐慧老妈国家着名的花腔女高音,但是现在正在欧洲做访问学者,是巴黎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师友满欧洲,据说给徐慧找的导师就是当年一个宿舍里边的室友。

曾经徐慧她爸去看她妈的时候,都会带上一袋鸽子饲料,到了宿舍就交给让这室友,让她去楼顶喂两小时鸽子去。

用那室友的话说就是徐慧不光是徐爸徐妈的爱情结晶,还是他爸拿鸽子饲料换的……

有这样的交情在,已经身为布鲁塞尔大学艺术系博导的那位室友,帮朋友带带孩子,几乎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同样的道理,哪怕周至不参加今年的高考,以他现在的水平,混到辜老身边打杂顺便拿个学位,同样不算多难的大事儿。

但是人就是这样,能够轻易到手的东西,反倒是不香了。

周至只好赧笑道:“我其实是学文科的,大字库对我来说,更像是给自己的未来打造一件趁手的工具,本身并不是我的目的……”

李乐山:“……”

见到李乐山一幅震惊和哑口无言的样子,周至只好耐心解释:“我的专业是古代汉语,现在也面临数字化的需求,然而这项工程最大的一道拦路虎,就是文字录入。”

“必须有一个能够容纳生僻字的大字库,才有整理古籍的基础,之后才能进行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就我目前能够想到的,这个建设工作应该包括自动扫描识别,分类整理归档,智能检索工具,任务发布与验收模块,用户讨论区,论文发布和评分考核系统,甚至将来会有实时通信工具,网络课堂和会议厅。”

“每一个子系统里边有包含很多的细项,也是需要逐步推进的长久工程,比如自动扫描识别系统,除了识别古代的印刷品上的文字外,甚至能够一步步推进到碑拓,金文,甲骨文研究上。”

“以前的文史研究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靠着学者们的博闻强记,以及孜孜不倦的抄录整理,既费时又费力,还枯燥乏味。”

“等到有了这些工具以后,相信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数据库中挖掘整理系统性资料,将是一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

古代的记录资料很多都是如此,比如一位名人的事迹和着述,有可能会分布在经史子集各种着作当中。

比如《苏东坡轶事汇编》一书,引用苏东坡的轶事逸闻便有一千一百多项,参考了上百本古代史料和笔记资料。

就这还仅仅是记录苏东坡的“轶事”,并没有包含他的文集,要是加上这个,光明末茅维收集的《苏文忠公全集》,就有七十五卷之多。

可即便如此,茅维也更多注重苏东坡的文学方面,以及他参加科考时候留下的策论,却错漏了很大一部分苏东坡入仕之后,作为朝廷官员上呈朝廷的章奏公文。

而这些东西绝大多数在宋史苏东坡的本传里压根就没有,它们可能分散在其他人的传记,笔记和皇帝的日讲录,起居注当中。

因此仅靠学者的记忆来完成,那即便再是学富五车的人物,都不敢说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没有盲区,全部都顾及得到。

然而信息系统就可以做到。

听到周至将这些说完,李乐山的讶异之色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的浓了:“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我记得内地高中生学业任务很重的啊?”

这就属于哪壶不开提哪壶了,周至只好顾左右而言他:“诶?其他人呢?”



李乐山一看时间,笑道:“想不到一聊就聊了这么久,他们肯定都不爱听这些,去看文物了吧?”

“那我们也赶紧去吧。”李启严是港岛大藏家,今日造访之后不知道下次还有没有机会,岂能空入宝山,就算带不走一样,那也得看个饱。

李乐山阻止了周至:“我们正事儿还没说完呢,以你的水平,加入unide联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