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夜谈(2 / 3)
吐谷浑,一定不可再学前隋,再另封可汗、遣返故地,优待其王室可以,但是一定不能让他再回去掌权。直接设州遣官,治理吐谷浑,另遣重兵,筑城固守,总之,就是不能再把土地交还给鲜卑人,更不能让吐蕃人给夺去了”。
其实灭了东突厥之后,继续让东突厥保全部落和风俗治理草原,李破军就觉得很艹蛋了,费心费力灭了你,结果到头来还是让你在那儿悠哉悠哉的生活着称王称霸,然后强大起来又来蹦跶,这不是吃饱了撑着的吗。
毕竟李破军清晰的记得,东突厥灭亡后,那些被削弱的突厥酋长蛰伏数年待得实力壮大之后,又来反唐了。打了降,降了又叛,判了又被打又降……这一种循环一直持续到了百年之久。
这种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做法,李破军自然是嗤之以鼻的,但是那时李破军人在江南,朝中的事务他不知道,已经被温彦博等一干大臣定下了,也不好多说。
但是这一回,李破军可算是不能在让那群老文士打着天朝仁义的名声这样做了,占了就是占了,这块地就是我的了,干嘛要说什么仁德教化,非要去另册可汗又分封下去。
把反叛的老爹杀了,然后又册立儿子为可汗继续掌权,到头来,吐谷浑还是鲜卑人的吐谷浑,还是慕容家的,而大唐呢?什么都没落着,这不就是吃饱了撑的慌嘛。
听了李破军的话,李世民良久不语,只是看着地图上的吐谷浑,继而悠悠一叹,“你所说的,我又何曾不想,毕竟开疆拓土,可是,真正的开疆拓土何其难也,中原之地尚好,这蛮夷之地,则更难了。
即便是打下来了,也是难以久治,毕竟文化民俗皆不同,昔日五胡乱了天下,却是难以长久,正是此理,胡人难治汉,同样,汉人难治胡啊”。
听得李世民说的千难万难,李破军却是不太认同,毕竟后世民族融合的那么美好,虽说那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是李破军就不相信,大唐就硬是治理不了。
“阿耶,汉文化至今鼎盛的原因是什么,不就是因为它善于接纳,善于包容,能够与时俱进嘛,吐谷浑之地本就是胡汉混杂之地,其王城伏俟城被当地又称为切吉加夸日,在吐蕃语中,“夸日”是城池,而“加”就是汉人,意思就是切吉地区的汉人城,因为那里自古以来就没有筑城的习惯,后来游牧民族农耕民族混居了,就渐渐的形成了城池,也就是如今的吐谷浑王城。
汉人既然能够影响吐谷浑建立城池做王城,那为何就不能够想岭南百越辽东一样被治理呢?”
在李破军看来,汉人的同化能力无疑是非常强大的,没见后来的契丹蒙古女真,本来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的,可是受汉人影响,还愣是改了一个符合汉人文化的国名,辽元清,还都纷纷学习汉家文化,这就是汉文化的魅力,不仅可以包容,更可以同化。
看见李世民若有所思,李破军又是说道:“等覆灭慕容王朝之后,我们可以重新区划,归附且末等前隋州郡,派遣官员治理,派遣重兵筑城。然后现在那些世家不是喜欢圈地吗,河湟地区那么多肥沃土地浪费着可惜了,朝廷可以鼓励移民,中原百姓没有土地的百姓可以迁入吐谷浑,官府给发放农具种子等生产物资,再免个三年赋税,甚至给补贴,我就不信没人去,只要有了汉人,加大当地的汉胡比例,定然可以安定下来”。
“移民?”李世民听得一愣,继而也是微微点头,“当年始皇的五十万南征将士留在了岭南,这也相当于移民了”。
移民这一种现象古已有之,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在战争、自然灾害、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多的是人迁移外地。移民好的话可以扩大生存空间,增长经济,提升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种族等发展。移民不好也可以引起社会动荡,导致社会排斥甚至分裂。
但是在这个时候,唐之前,却是没有朝廷主持的移民的,小范围内不算,那些逃荒逃难的也不算,秦时五十万南征军士下岭南、汉末时士人百姓南逃交州避难、魏晋时所谓的“衣冠南渡”……等等这些,都不算是朝廷有组织有规划的强制性移民,都是外部因素影响的。
真正让朝廷干预的组织移民还要等到明清时期,比如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等等,这才是官府强制移民的。
现在没有官府组织移民的说法,所以听得李破军说鼓励百姓移民吐谷浑的主意,李世民也是有些意动,先前段纶南下修梅岭关隘,打通岭南道路之后,就已经开始组织鼓励百姓南下岭南了,现在再来一个吐谷浑,似乎也不成问题。
“岭南也需移民,只是如此一来,中原人口似有不足……”。李世民眉头紧蹙道。
“人口不足……”。李破军也是一滞,后世中国人满为患,还要计划生育,现在的大唐却是人口不足。
也是,本来隋朝开皇年间,全国共有七百多万户,人口约有五千万人,可是经过十数年战乱,诸侯混战,天灾不断,到了贞观初年,全国仅剩两百一十多万户,人口仅有一千万余人,不到隋朝极盛时的四分之一。
想到这些,李破军也只能砸吧嘴,直道:“只能鼓励生育和排查人口了。官府悬赏,生下子女有奖赏,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