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巨大诱惑(3 / 4)
踏破,创建复社所为何来?就是要广邀天下名士,为国为朝廷献计献策,自己的声音影响越大,就越会成功,不用说这个位置异常重要,他张溥不要,自然有人钻营,若是被他人捷足先登,那就大事不妙了,赶紧回去商量,赶紧。
其实这都是现代人的一个圈套,创办刊物是真的,但绝不是什么都可以说的,准备十六个版面,只有两个版面可以子曰圣云让他们互相争论去,其余的都是国家大事政策方向,军事动向,民间疾苦,经济发展,商贸进展,各地新闻,外加街头巷尾闲人趣事等等,为的是潜移默化,让张溥这些居高自傲的人来当家,就是为了让他们开阔眼界,在争论中自我修正,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从而化谣言于无形,引导社会转型,一句话,干实事绝对比座而空谈有所得,让复社那帮精力过剩的人在这里自我陶醉,接受真理的检验,比空洞的说教有用得多,这正是穿越者所需要的结果,总不能对这些心高气傲的书生频频动武吧,至于是不是会影响皇帝内阁及国家的大政方针,那就不用担心了,整个穿越集团实力摆在那,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的风浪也奈何不得。
张溥回到客栈和杨廷枢一说,杨廷枢也觉得蹊跷,神兵卫实力那么可怕,满朝噤若寒蝉,只有他们江南在鼓噪,连洪承畴这样一直领兵打仗的大臣都一改当年的气势,对外来人亦步亦趋,显然朝廷已经大变样,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有必要去天津或周至县看看,看看这外来人究竟是何来路,是不是真的毫无办法,至于创办刊物争取总办一职,那是一定要争的,无论如何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周延儒运作入内阁的事,听洪承畴的说法,可能比自己想象的容易,也就是说不需要那么多钱,能节省尽量节省,也算是因祸得福吧,于是两个人决定先去京师一带看看,和吴伟业吴昌时等人见上一面,再做定夺,周延儒来南京,肯定会拜见洪承畴这个钦差,以及留都众多老相识,不如就让他在这里忙上一阵,等自己了解清楚情形再一鼓作气,总之不能半途而废。
周延儒此时的确已到南京,他正在南京吏部尚书府上做客,两人是老交情,自然少不了嘘寒问暖,客套一番,谢升见到周延儒其实就知道,这家伙肯定是为内阁空虚的事来的,前首辅又是状元出身,不在家好好呆着,来南京,和钦差大人前后脚,这就说明周延儒在蠢蠢欲动,准备东山再起,而自己几次廷推都在阁臣名单里,那么现在就是竞争对手,所以就显得格外微妙,朋友是朋友没错,可现在两个人都在争内阁位置的话,就有些尴尬了,谢升前些日子所以当着南京百官的面对钦差发难,就是做给朝廷诸公看的,他需要所有官员的支持,既然很大一部分官员要攘除外人,那他就得做个样子,体现自己公忠为国的形象,而周延儒的突然出现,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内阁就那么几个位置,论资格自己肯定比不过前首辅,所以周延儒的来访表面客客气气,其实都在试探,周延儒想知道朝廷的一切动向,而谢升则在旁敲侧击确定状元公的意图,两个人基本鸡同鸭讲,都是虚来虚去,结果自然可知,就是啥都说了,也啥都没说,等于白跑一趟。
周延儒回到寓所,心里不禁暗骂谢升这个老狐狸,礼送了一回,得到的消息都是大路货,没有半点含金量,思来想去还是得见见洪承畴,这个新晋阁老一定知道些皇帝的心思,于是在张溥见洪承畴的两天后,这位前首辅也坐在了钦差大人的堂上,开始海阔天空,天南地北地闲扯,洪承畴还只得耐心地听着,毕竟人家资格在那,不过面对前首辅,洪承畴就没有接待张溥那么交心了,张溥好歹是名士,多少有气节,有担当,而周延儒不同,是官场浸淫多年的老滑头,自己若是说的太多,稍有不慎就可能阴沟里翻船,所以即使自己已经决定辞职去神兵卫,也不认为周延儒入阁是件好事,当然,你们在运作,一眼望下去,入阁的可能性很大,他内心是抱定不管不问的态度,随你们怎么办,反正我是准备步孙卢二人后尘加入新军,谁愿意上谁上都可以,故对周延儒来访是客客气气,有问必答,反正都是场面上的话,至于皇帝怎么想的,对不起,我都出京快一个月,真不知道,我能把江南赈灾的事干好就算是上报天恩,下不负百姓了。
两次拜访,打听到的都是些大家全知道的东西,周延儒窝了一肚子火,什么叫世态炎凉?这就是了,才从首辅位置上下来几年,所有人都开始狗眼看人低了,哪天要是老子东山再起,一定不会给你们好果子吃,周延儒本来气量狭小,历史上不甘受张溥摆布,暗中让吴昌时毒死了张溥,可见此人足够阴狠的,若按照原来时空,他上位后,搞得国家更是举步维艰,局势危急,最后终于被崇祯这个末代皇帝罢黜,只可惜大明已然耗尽元气,无力回天,终于轰然倒塌,把个大好河山让给了半奴隶制的游牧民族,不过现时空一切都被改变了,皇帝还是皇帝,朝廷还是那个朝廷,只是都被穿越者半强迫地潜移默化了,根本不存在改朝换代的可能,也完全不存在被瞎搞的担心,一句话,有没有周延儒这样人都一样,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反正都是鸡肋,只有当事者自己不知道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