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天津一(2 / 4)
下来,无所谓早习惯了,只要自己不倒霉,能早早回去睡个大觉就好,所以一个个哆嗦着就等崇祯放行。什么叫伴君如伴虎,你来体验一下试试?!
四个人像模像样跪下磕头,三呼万岁,这里是武英殿,是正规大殿,朝廷礼仪是绝不会省的,崇祯抬起了同样没精神的双眼,“都回来啦?说吧,你们是不是没拦住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外来人,天津是不是被占了?”崇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天下勤王的圣旨草稿前几天就打好了,只等确认过就可以往各地加急递送了。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那神兵并未占领天津”刘宇亮作为首辅大人当然是第一个回答。
“哦,刘先生,你,你是说外来人没去天津?”崇祯不由得站了起来,探向前方,跪在面前的的确是如假包换的首辅刘宇亮,“回皇上,神兵的确去了天津,但没有攻占天津城,而是去了百里之外的海边不毛之地塘沽一带”“你,你是说,他们没占我大明城池?而是去了海边?”崇祯的脸明显红了,难道祖宗显灵,自己没有丧师失地?
“正是,平辽伯和骆大人吴大人都可以作证”身后的卢象升骆养性吴伟业马上高声附和“是的,首辅大人说的没错,神兵去了海边不毛之地,并未占我大明任何城池”
“你们可是亲眼所见?卢爱卿你来说”崇祯明显感到自己快要虚脱了,十几天来的压抑一下子就这样没了?“皇上,臣亲眼所见,并和那神兵首领交谈,获知他们并无半点觊觎我大明江山之意图,只欲租借一海边荒地,臣恳请皇上为大明社稷万年想,恩准其所求”卢象升说的情真意切,一下子把在场所有人的内心想法都说出来了,是啊,大明风雨飘摇好多年了,总算来了救星,别说人家只要一块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就是真的要天津城,出钱出力,那也值,除非你是老朱家的蠢驴,要是连块荒地都不肯给,那你老朱家真的该改朝换代了。
一颗心安了下来,那神兵没有占了天津,只是在百里之外的荒地,那就好说话了,崇祯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如此说来,朕真的错怪了那神~~,外来人?卢爱卿,那外来人可还有其它说法?都起来吧,地上凉,你们都死人啊?赶紧给各位先生上茶”
“这是臣的奏折,请皇上御览”卢象升递上奏折,王承恩动作麻利地接过,接着,刘宇亮骆养性吴伟业也纷纷递上各自的奏折,连带把杨嗣昌孙传庭的奏折也一并递上了,崇祯几乎是一目十行,几份奏折,从两次大捷到封赏,到自己圣旨阻拦,再到收复城池并尾随先遣团到天津,详详细细,互相印证,无懈可击,一切都说明天降神兵对大明并无异心,真是感谢祖宗在天之灵保佑,我大明终于看得见曙光了,“还愣着干什么?给各位先生赐座!”
崇祯很满意,很欣慰,首辅,平辽伯,锦衣卫指挥使,翰林院编修你们没有辜负朕的重托,不就一块荒地吗,给就给了,别说二十年,只要帮着朕把东北收复了,西北平定了,就是永远赐给你们也值得。至于那些没事找事的御史清流什么的,朕就担待一回,看是你们嘴快还是朕的刀快。
看着所有人期盼的眼神,崇祯终于下了决心,“朕以为可,诸位先生以为如何?”几个一旁早等的不耐烦的大学士这次异口同声“皇上英明,皇上英明,大明中兴有望啊皇上”程国祥蔡国用几乎是哭出来了,一点希望没有的局面,如今终于看到了一点曙光,怎不叫人百感交集,所有人如释重负,多年的担子总算有人来分担了。
“那就这样吧,与外来人订立盟约之事就由刘先生你和曹化淳一力为之,可随时禀报朕知”崇祯望了望几个阁臣,刘宇亮与神兵有接触,曹化淳此刻正在天津,有他们两个与他们订立盟约他比较放心,至于卢象升吗,朕还有别的事。
卢象升见皇帝没有让自己去和神兵商讨细节,感觉有些奇怪,自己本就打算毛遂自荐去天津的,即使去旁观也比呆在京城好很多,那些稀世神兵利器的的吸引力绝对很大,“皇上,神兵将为我大明训练数万新军,臣久经战阵,想去新军营中历练一番,愿做新军一卒,还望皇上恩准”说着他又要磕头,崇祯点了点头,“爱卿忠谨朕是知道的,朕还有其他事问卿,莫心急,暂在京师住几日”卢象升听崇祯还有其他事,当即不再做声,与皇帝畅谈本就是他愿望,既然皇帝自己提出来,那再好不过了。
接着崇祯询问了前去封赏的编修吴伟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吴伟业都一一作了回答讲到神兵开拔之时惊天动地的场景,几位没见过的阁老和太监都瞪大了眼珠,真有如此不可抵挡之神车?崇祯是听过好多回了,卢象升的奏折,曹化淳的密报,英国公和杜勋的描述,现在听吴伟业讲起来,仍然有想去亲眼看看的冲动,天地造化如此神奇,怎不叫人心动?“吴卿辛苦了,朕记得你是侍读学士吧,卿不妨多做些功课,朕的几位皇子必然对那外来人好奇,还望卿不吝赐教”吴伟业听崇祯这么一说,明白了,皇帝这是要让几位皇子早早对神兵有个了解,也是变相鼓励他多多和神兵接触,当下跪下磕头,承诺必好生陪伴皇子,不负皇帝重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