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出人意料(1 / 2)

加入书签

大约等了半个多时辰,便有一队官兵拿着红纸进来了,众人一看,便沸腾起来,知道这就是要来贴榜单了。

拥挤的人群很自觉地给他们让出了一条小道,那些官兵进到告示栏前面之后,领头的果然将贴了两张大红纸,不过后面那张并没有写满名字,后面空的地方贴上了三张抄来的试卷。

徐宁等人还是第一次来看榜,并不知道后面那多贴的是什么,还是旁边有热心人帮忙解释了一句,说道:“那是咱们东陵才有的特色,那三篇是前三名考试时写出来的文章,特意贴出来供众人查阅,以示公正。”

公正?

听到这个词,徐宁内心便笑了一下。

不过面上自然没有流露出来,因为前面人多,徐宁几人便没有往榜下挤,蔡明旭派了一个护卫去看,而在这等待之时,从旁人的议论中徐宁也听到了考中了前三名的人分别是谁。

第一名的案首姓沈,只稍微打听了一下,便知道他是英川人士,徐宁听到这个消息,和沈氏对望了一眼,十分默契地没有讲话。

沈家的人官做到了内阁,自然是权势滔天,区区一个案首出自他家,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

而得了第二名的人,却让他们都感觉有些出乎意料。

那个人他们认识,是林则生。

第三名姓王,叫王守约,虽然和郡守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来头也不小,因为就在榜单张贴出来不久,停在边上最豪华的那辆马车里传来了尖锐而愤怒的叫喊声。

这声音没几个人认识,但是那马车上的徽记,在这东郡城中却是人人都十分熟悉。

那是东陵王府的徽记。

徐宁立即便想起来那日在宴会时曾惊鸿一瞥看见的那位小王爷,她往徐睿那边看去,果然,徐睿也想起了那日的事情,低声说道:“那日是有王府的小王爷来,为的就是这王守约。”

他的话语简单,但是里面透露出的信息却一点也不简单。

只不过是一个院试而已,第一名背后是执掌内阁的沈家,第二名靠的是本地明面上第一的家族姚家,而第三名,背后则是出现了皇亲国戚的影子。

这时候再联想起先前那人说的公正,恐怕任何知道内情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蔡明旭出身蔡家,他们家生意做的那样大,便是不用参加科举也能得到高人一等的地位,因此他尽管他幼时也是这样读书读过来,但是对科考的认知却没有徐睿和徐宁这样深刻,至于他们中的另一位,沈氏,则是面对这些大事时本身有些犯迷糊,此时没有人与她说明其中关窍,她自己自然想不到,仍在那里感叹没想到平时恭敬有礼的林则生,居然有这样的才华,要不是这时候去看榜的护卫还没有回来,她怕是就要讲出让徐睿多跟林则生学习这样的话来。

好在并没有让他们等多久,那蔡家的护卫块头大力气也大,不一会儿便挤了进去又挤了回来,人还没走近,脸上便满脸都是喜意,大家便知道应该是好消息,都笑了起来,便是连沈氏,也不再唠叨林则生了。

果然,那护卫挤回他们跟前,行了礼后开口便先道了一声恭喜,说道:“恭喜小公子,果然榜上有名!”

再细问之下,他也能说出徐睿的名次,排在了第五十六名。

本场考试徐宁估摸着至少有三四百人参加,而且只可能多而不会少,一共取中了七十八名,这五十六的名次实在说不上好。

这时徐睿和徐宁又对望了一眼,心中的想法都是“果然被柳夫子说中了”。

不过徐睿能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大家都已经十分惊喜了,反正是院试,名次并不重要,只要是取中了就好。

便是原本在赞叹林则生的沈氏,这时候脸上的笑容完全是发自内心并且是极为惊喜的,她只字不提名次,只语无伦次地说了好几次“考中就好考中就好”。

徐睿有了秀才的身份,他们家便不是白丁了,尽管还不能和举人一样有惠及一方的能力,但是对自家来说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最简单的一样,进各地县城或者郡府时,连带着一家都可以不用交人头费了。

但是最关键是,如今徐睿才十岁,十岁的秀才不能说凤毛麟角,但也绝对不多见,往后未来可期,只要他们小心一些将这颗幼苗守护长大,迟早有一天他会长成参天大树。

既然来都来了,几人无论如何都想亲自去看看写在红榜上的徐睿的名字,只是这个时候实在太挤,于是他们便多等了一段时间,约莫又过了半个时辰,那广场的人才稍微稀疏了一些,几人便上前看了,果然在第一张红榜的末端地方找到了徐睿的名字,沈氏笑得合不拢嘴,可徐睿一眼扫过去,脸上的表情便凝重了一些。

这是怎么了?

徐宁观察到他脸色的变化,顺着他的眼神一看,她也不免变了脸色。

在徐睿的名字下面,赫然便是周一白。

“他是个不学无术的。”

徐睿低声在徐宁身边说了一句。

其实不用他说,徐宁回想起那次在城门的见面,这周一白对徐睿的各种嘲讽,以及他那狭小的气量以及近乎缺心眼的易被挑拨,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正经能考上秀才的读书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