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屏南国(2 / 3)
杨定戎没有正面迎向二人的目光,而是微微后座,淡淡的说道,“当年太祖皇帝为了防止南方诸国会依靠沿江的小国作为跳板侵扰我国,便想着要消除后顾之忧,率军先行控制汉江江北的沿岸。因此便有了南征屏南的战役,为了抵抗我国的征讨,屏南国向江对岸的南陵国求救。南陵国本也是江南沿岸的国家,本着唇齿相依的关系,南陵国派大将高镇南率军救援屏南,不想后来南陵国却背信与我国结盟,中途折返后,更是顺手洗劫走了屏南南部境内的财物与人口,在前后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最终身死国灭。”
“所以说屏南灭国后,屏南的贵族最恨的却不是杨国,而是背信弃义的反戈一击的南陵国。”杨定戎说着也将身子后仰着,他想将后面的事再交给杜少修来说。
杜少修的眼中有一道亮光闪过,冷峻的回答道,“看来秦毅他们是屏南国逃亡而来的难民!就在那几年,有许多躲避灾祸的人流窜至此,想必秦毅也正是与难民们搭伙而来而做了头领,那时候我在小狼寨时候就有所察觉,他们那伙人从上至下都夹着着一股南方的口音。”杜少修忽而直起了身子,“那这么说来,如果他会死心塌地的帮助我们是因为......”
这天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往日这时候的时节,这个地方这座城市是最为热闹的,甚至在这个中原世界上也找不到比这更加热闹的地方了,人们在这天通常都会提上自己亲手编织的彩灯,上面图染着各式各样的彩花和精美的剪纸,还有做成形态各样的灯罩,相互簇拥着,欢快的推搡着朝着一个方向流去,高高看去就像是潺潺流动的彩虹星河一样。
他们去的都是为了一个地方,在那北城高高的宫墙上,那威严肃穆的城楼上站着一排如同铁桩一般的卫士,还有齐刷刷整齐的排列着的灯笼,把城楼上照得通红,站在城楼中央有一个人,在他身后还有十几人的陪衬,显得那么的耀眼。远远大伙也看不清城楼上的那人长得如何,笼罩在相隔的两个灯笼的交边处便连高矮胖瘦都难分辨。照的通红的城楼反而成了阻碍大伙视线的元凶。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屏南的国主,每每在这时候他都会上台发布演讲,然后是身后的侍官宣读誓词,往往是大伙听不懂也更不会明白的乏善可陈的词汇,接着是宫墙身后放出绚丽的烟火。这也是他们接踵而至的目的,每年只有一次,每次看让大伙感觉都是那么不同,照的黑夜如同白昼一般。
只是今年不一样了,灯笼没有了,只剩下一房房着火的火光,烟火没有了,只有漫天飞射的火矢,还是一样黑夜如同白天。人们脸上没有了笑容和欢呼,只剩下恐惧和惊叫,没有了依偎跂踵而望,只剩下了踩踏下的哀嚎而哭。躲在房间里的人被大火炙烤着痛苦的跳喊着冲了出来,街头奔走的人撞开没被点着的房屋试图藏身保命。
在一个用一堆堆石头砌起而来的房屋,四方只有十尺左右的距离,却容纳了近四十个人,秦毅是最先躲了进来那几个人,而渐渐的闯进来的人将他推挤的到了墙角。随着加之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他渐渐感觉有些透不过起来,脚下甚至毫无立锥之地,只得站起来和人挤压这,松松紧紧的压迫力随着呼吸有节奏的摆动着,很多时候他只得仰面呼吸,这样才觉得轻松了不少。
他是村子里唯一一个有真正算是读过书的读书人,或者说愿意读书的人,就连村长看到他都会客气的喊一声秦先生,这点确实令他倍感到自豪。所以人前人后他总是以礼节施人,有礼有节让他感觉自我良好而且更加有涵养也被受人崇敬。
但是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也不甘于做一个乡村里只被一群白丁簇拥着的文化人,他更想遇到和他一样读书人,在他们的眼中被奉若上宾,然后扬名立万,成为这个国家的显赫的人物,那才是他所追求的最终的理想。于是他带着他的写的文章和细软,辞别了朋友和妻儿到了都城寻求机遇。
但是现实总是喜欢给人当头棒喝,他拜访遍寻了那些当地有名的人物,想用自己写的文章打动这些名流,这是步入仕途最快也是最难成功的一步,但是他的确错了,那些名流大家甚至连他一面都不想见到,直接将他拒之门外。即便是有愿意看他文章的人,还是礼貌的请他回去,有的就直接将他的文章甩在了地上将他轰走了,每当他被拒之门外或是捡起甩落地上的文章时候,那种屈辱和不甘从他的内心像火山喷发一样冲进他的大脑,此后就是一阵长长的耳鸣,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他总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怅然,又不甘心就此回去,他可以被打击可以被羞辱,因为对于不懂自己的人他即使羞愤不以,到头来还是能捋顺自己的情绪。但是想到了回家面对那群把他当做唯一希望的家乡,他始终没办法回去面对他们,想想那一双双渴望和尊崇的眼神,他便羞于面对,就这样他在这城市里混着等了五年,终于他熬不住了,正想要回去的时候,杨国的军队便到来了。
想到这里他仰着头一阵怅惘而过,他并不是很关心这座城这个国家未来会怎么样,现在的他只想回家,家才是最好的,才是让他最有归属感的地方。也不知道儿子怎么样了,看到自己还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