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遗产(2 / 3)
二人的处置。
垂拱殿。
由于仍处在殡期,皇城之内,依旧是一片素色,自皇帝刘旸以下,皆是披麻戴孝的。殿内,武德使也
与张彬一般,过去的这段时间,王玄真也不太好过,武德司与皇城司相比,情况要好些,但好得也极其有限。只是由于作风稍微收敛,但名声同样狼藉,同样为大汉的官僚们深恶痛绝。尤其在王继恩倒台后,皇城司骄狂不在,此消彼长,武德司也再度被凸显出来了。
只不过,比起张彬,王玄真要冷静一些,从容一些,但在收到新君召见的消息时,他也依旧振奋不已。对这一次汇报,王玄真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将武德司的情况,毫无保留,尽数道出,在武德司的情报系统、武德营、密档制度等要害事务更是做具体的介绍。
不得不说,这还是刘旸头一次听到武德司如此细致、具体的汇报,过去虽有了解,但总归不好过于干涉,免得犯了世祖皇帝的忌讳。
如今,随着王玄真的讲解,于刘旸而言,过去一直笼罩在武德司上空的迷雾也随之散开,渐渐清楚地暴露在他的眼前。
也正因如此,刘旸方真正认识到武德司究竟是怎样一个机构,以及其恐怖之处。可以说,皇城司的张扬,只是猖獗于外,而武德司则是低调,恐怖于内。
最受刘旸关心或者说警惕的,是留存于武德司内的那些密档,仅从一些粗浅表面的描述,便可知那些东西的威力,又或者说威胁。
若仅从乾祐元年开始算起,武德司也有四十五年的历史。与皇城司的局限性不同,武德司的触角是遍布整个天下的,如此漫长的时间下来,武德司究竟发展成了怎样一个庞然大物,又收集了多少大汉帝国的机密内情、军政状况,即便是武德使也未必完全清楚。
有那么刹那,刘旸甚至对王玄真产生了杀心,只是生生遏制住了,他清楚地认识到,只要武德司存在,就必不可免会产生一些弊病,面对一些问题。还是太子时,都认可武德司的功用,如今已为帝王,那看问题的角度就更需提升格局了。
殿中,王玄真始终保持着一个卑敬的姿态,他并不知皇帝的心理变化,也不敢随意窥测,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圣训,等待着皇帝对他前途命运的“审判”。
短暂的沉吟过后,刘旸语速平稳地说道:“大行皇帝曾言,历任武德使,你是最具政治意识,办事也最干练,分寸把握也最到位的一个!”
听刘旸这般说,王玄真顿时心下凛然,这样的评价,对于武德使来说,可有些危险。身为特务头子,本分做事,安心做皇帝手中的利刃,天子驾下的走狗,这才是正道,搞政治是他该做的吗?
当初他叔叔王寅武,就是因为“政治罪”而丢了性命,当然,王寅武的下场,本质上是因为不懂政治却要干涉政治,参与到朝廷党争之中。
倘若武德使全然不懂政治,那也不可能长久,能力再强,至多成为武德司下属一干才罢了。因此,最终还是需要看皇帝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至少在世祖皇帝时,王玄真的表现是恰到好处的,然而如今决定他命运的,却是面前的新君。
因此,迎着刘旸的目光,王玄真表现得诚惶诚恐的:“臣何德何能,得大行皇帝如此评价,只当谨守本分,竭尽忠诚,仅此而已!”
对其言,刘旸不置可否,又思索少许,道:“武德司下属管理的刑徒营,如今有多少人了?”
王玄真的业务素质确实过硬,几乎不假思索,答来:“禀陛下,天下刑徒,共分十二区,计三百营,约五十万人!”
自从世祖皇帝将刑徒营的管理权划分给武德司后,关于大汉刑徒的问题,就再没有在大汉上层掀起波澜,不再成为“仁治”的污点。然而,不乱、不提、不顾,不意味着问题不存在。
而即便有心理准备,当听到王玄真报出来的这个数字时,仍旧不免大吃一惊。五十万刑徒,这规模,比当年还要大。
同时,也引发了刘旸的顾虑,这些年过去,虽然没有再听说哪里有刑徒作乱的情况,但他绝不认为是武德司手段温和了,以致反抗小了,更合理的解释是,反抗的人没了,那反抗自然就不存在了.
因此,刘旸态度变得有些郑重,严肃地问道:“你老实告诉朕,天下刑徒,每年死者多少人?”
迎着刘旸质询的眼神,王玄真只稍微顿了下,便果断答道:“回陛下,约在万人上下!”
刘旸沉默了,良久,语气坚定地道:“刑徒营的管理,必须改革!”
“请陛下示下!”王玄真更加干脆了。
盯着王玄真,刘旸简洁有力地做出指示:“其一,刑徒的伤亡,必须降下来;
其二,管理办法,必须宽严相济,肆意虐待、任意打杀之情况,必须杜绝;
其三,各地刑徒营管治职吏,要进行整顿,将那些横行、违法、妄为者,纠察清除;
其四,刑徒营数目过大,对全国刑徒各营,当逐一甄别,其中罪行清浅、服刑期满者,予以释放!”
对刘旸所说,王玄真默默地记录着,前三条,他都没有什么意见,唯有最后一条,让他今日觐见
“陛下,恕臣直言,天下刑徒,都饱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