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八章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2 / 3)
家乡,这肯定是马虎不得的。
白州县是贫困县,而白牛镇的经济在几年前,还是全县28个乡镇中排名倒数的。
好在,随着柳下辉的崛起,带动青河经济的发展,家家户户都在搞养殖,让青河村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已经脱贫致富了。
而青河村的发展,又带动了白牛镇的发展,毕竟那么大规模的养殖,需要的原料单单一个青河村可供应不起,这自然而然的就惠及周边的村。
再加上青河村的村民有钱了之后,都开始盖新房子,这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还有就是村民们有钱了,这方方面面的消费自然不像以前一样抠抠索索的。
因此,整个白牛镇都跟着受益,使得白牛镇的经济排名不再是倒数,而是到了中等水平。
不过,这样的进步显然是满足不了柳元清的胃口,他的目标是要把白牛镇的经济排名提升到前十名之内,如果能提升到前五那就更好了。
虽然定下了目标,但柳元清没有第一时间就找侄子投资,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光靠侄子的投资扶持,那他的仕途是注定走不远的。
最好的办法,是把侄子的投资当成杀手锏来用。
正因为抱着这样的想法,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整整半年多过去了,柳元清都没跟侄子谈过投资的事情,而是全力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事情了。
白牛镇现在还是泥路,不仅仅九曲十八弯,还高低起伏,凹凸不平,最重要的是还小,其实柳下辉早就有了修路的想法,毕竟每次回老家都得走这条路,看着糟心。
可修路没这么简单,不是说你有钱投下去,噼里啪啦的请人把路修好,就行了。
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很复杂,搞不好你出钱把路修起来了,别人不感恩不领情倒也罢了,或许还会怪你多管闲事。
柳下辉毕竟不是愣头青,两世为人的他论真实年龄已经超过四十了,想的东西自然比那些年轻气盛的家伙要多一点。
再加上一年到头回老家的次数也不多,又一直都有事情在忙,所以老家修路的问题,柳下辉一直没有牵头的意思。
柳元清在回白牛镇当镇长之前,其实就已经有风声说白牛镇到青田镇这段路要修了,说是国家财政已经拔款下来了。
这话说得没毛病,国家财政确实是拔款了,但要是指望国家财政拔款就能把路修起来,那未免就太天真了。
毕竟全国要修的公路多如牛毛,如果全部都靠国家财政拔款,那这是多大的负担啊?
所以,国家财政也只是从预算中拔一部份款到省里,再从省级拔一部份款到市里,然后再从市里拔一部份款到县里,这样一级一级的往下拔款。
都不会百分百的给足资金,肯定是要地方政府负责其中一部份资金,这路才修得起来。
像这种乡镇公路,白州县境内起码有十几二十条要修,市里拔下的修路资金哪里够?完全就是杯水车薪,这也是白牛镇的修路项目迟迟没有立项的主要原因。
路确实要修,但总得有个轻重缓急,而在此之前,白牛镇的修路项目,毫无疑问是排在不少乡镇的修路项目后面。
直到柳元清当上了白牛镇的镇长,亲自抓这个修路项目,领导们才给立项,并于6月份把修路资金拔了下来。
钱不多,只有500万。
白牛镇要修的公路长度大约在20个公里左右,平均下来一公里只有25万,这钱也就只能勉强把公路硬化,想要修得有多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被自家侄子开阔了眼界的柳元清,显然是不满足就这么把公路简单的硬化一下,哪怕不能修成二级公路,但最起码也得修成三级公路吧?
而要修成三级公路,那这资金缺口就有些大了。
柳元清也没打算再找领导,县财政能拔下这500万已经是极限了,再找领导除了让领导为难以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以,要修成三级公路,唯一的办法就是自筹资金。
可几百万的资金缺口,哪里是这么容易筹集的?
当然,柳元清只要跟侄子打个招呼,这区区几百万他的侄子轻轻松松就能解决,但他却不想这么做。
毕竟这次跟河沙镇那次不同,河沙镇那次是让侄子投资做生意,不管赚多赚少,都是有回报的,可若是投到修路项目,那完全是打水漂,这性质自然是不一样的。
就在柳元清为此事纠结不已的时候,老婆一句话让他醒悟过来。
“如何筹钱,小辉才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可以跟他谈谈,问问他的意见啊,在你眼里要筹集几百万那是千难万难,可在小辉眼里,或许只是一件小事呢?”
听到老婆的提醒,柳元清如梦初醒,立刻便给侄子打了一个电话。
……
柳下辉接到三叔的电话后,次日便开车回到了老家。
电话里,三叔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