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凤凰巢 第一章 晴时雨停(4 / 6)
庙里了,至于之前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昏倒在长乐城外,连他自己也完全没有记忆。无奈之下,老赵头只能同意暂时让少年在山神庙居住下来,至于是否让他加入,则还要再考核一段时间。也幸亏少年很勤快,虽然因为不能说话,乞讨东西很难之外,其他方方面面都能做得很好,在身体休养好了之后便帮了大家不少忙,而且虽然时常空手,但每天还是会很努力的外出去乞讨,这才让大家慢慢的接受了他。至于小呆瓜这个名字,则单纯是常月为了方便起的一个称呼罢了。
常月一边望着庙外的那条年久失修的荒芜小路,一边坐下回应到:“反正包子还没烤好呢,不着急,再等一会儿。”老赵头轻轻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不一会儿,坐在庙口门槛的常月忽地跳了起来,欢快的说到:“回来了,小呆瓜回来了。”循着她的目光而去的不远处,有一个手拿木棍,有些瘦弱的身影正快步走向山神庙,老赵头循声望去,一个身高与常月相仿的男孩子映入眼帘,男孩一脸兴奋,还没进庙里,就急忙把手伸进怀里摆弄起来,等到他走到庙口,手里已经多了两个有些皱巴巴的大馒头,他把馒头塞在常月手上,手舞足蹈的在表达着什么,常月带着笑意说:“你想说什么,我又看不懂,不过你今天有收获可太好了,来吃饭吧。”然后牵着男孩的手走向火堆,把馒头递给老赵头说到:“赵爷爷,蛮烦你把这个也一并烤一下。”老赵头接过馒头放到火堆旁,对男孩招了一下手说:“快来坐吧,暖一暖身子。”然后站起身来走到一个已经只剩下下半部分的大缸旁,从怀里掏出一个边缘缺了道口子的破碗,从缸里舀了一小碗水,不急不慢的转身递给男孩说:“包子烤好了,先吃吧。”待男孩伸出双手接过破碗后,老赵头又从常月那里拿过一个看起来很新,但同样缺了个口子的碗,一边舀水一边嘟囔:“又破了,臭丫头怎么就不注意一点呢。”听到这句话的常月冲看过来的被称为小呆瓜的男孩俏皮的吐了吐舌头,然后忙转移话题说:“三个包子,刚好咱们一人一个,剩下的馒头一会再分。”
对于乞丐来说,碗就相当于是出生入死的伙伴一般,无论去了哪儿,只要有一个碗,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乞讨。虽然空手也未尝不可,但对于乞丐来说,拥有一个自己的碗就代表自己的尊严还没有彻底被抛掉,有人工作用笔,有人工作用刀,而乞丐,用的是碗。尽管对于世人来说有没有碗都只不过是臭要饭的,但对于乞丐来说,一个碗意味和别人一样的一份用来糊口的“生计”。诚然也有一部分别的原因,比如喝水盛饭更加方便之类的,但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份小小的、倔强的仪式感,才能让很多乞丐坚持着没有自我了断,而是顽强又卑微的努力活了下去。
而才刚成为乞丐的小呆瓜,自然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碗的,既没有捡到,也没有足够的钱去买一个,更没有人送他。所以现在的他,喝水什么的往往都是借用老赵头的破碗。
年轻人吃饭就是快,在老赵头刚吃完一半的时候,两个小饿虎已经把包子消灭的得干干净净了,现在正一边用舌头舔着残留在手上的油水,一边目光紧紧盯着火堆旁刚放上去的两个馒头,老赵头会心一笑,说到:“人上了年纪饭量也跟着小了,一个包子够我吃了,那两个馒头你们一人一个分了吧,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多吃点。”听到这话的常月和小呆瓜瞬间眉开眼笑,急忙拿起馒头又开始狼吞虎咽起来。“慢点吃,别噎着,没人抢你们的。”老赵头连忙叮嘱着说。常月象征性的回应了一声“哦”以后偶,便继续大口大口的啃起了馒头,老赵头见状,也只能无奈的笑一笑。
饭饱水足之后,外面也终于是下起了大雨,伴随着一声又一声的响雷,周老先生站在门口,出神的望着天空自言自语到:“这么大的雨,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停。“庙里的乞丐们听到,也一个个面露难色,雨不停意味着无法再出去行乞,对于乞丐来说饿几天当然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了,终归还是不太好受的。
周老先生在庙门口站了一会儿,转过身来对冲着小呆瓜说道:“你来这里已经有两个月左右了,还是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吗?“正在和常月在地上用木棍复习昨天周老先生教的字的小呆瓜闻言,站起身来摇了摇头。周老先生又笑着说:”既然如此,那我给你取一个可好?既方便大家叫你,以后出去头见了世面,也不至于没有可以报得上的名字“小呆瓜听完这话,忙点了点头,来到这里的两个月他几乎每日都和其他乞丐一起,随着周老先生习字,论认真程度,也是最认真的一个,就是因为自己不会说话,希望日后可以靠着书写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一旁的常月听了这个,也生出了兴趣,站起身来说:“小呆瓜就是小呆瓜,现在这个称呼已经很好了,但若是非要取名的话,我希望他和我一样,姓常。”周老先生闻言,温柔的回应到:“无妨无妨,小呆瓜这个名字,本就是你为他取得,当做小名也未尝不可,况且也就只有你会这么么称呼他。”接着又转头对小呆瓜说道:“那姓常,你觉得可好?”小呆瓜又连忙点了点头。周老先生似乎很满意他的反应,直起身子捋了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