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整兵备战(1 / 2)

加入书签

刘宏发出的诏书主要就是为了统一思想,因为先他一步,他儿子刘辩已经发出诏书,宣布刘宏被废了。

所以现在刘宏的诏书主要就是诏告天下,雒阳新帝并非正统,那是何进、董卓、袁隗等人一手操纵的伪朝,不合法, 董太后和汉帝都不予承认,只有刘宏才是天下共主。

让天下各路诸侯、各级官员不要执行伪朝的诏令,各安其职、各抚其民、各守其土。同时要积极为朝廷举荐人才,文武皆可、来者不拒。

至于讨贼的事,由朝廷来统筹部署,各地不得各行其事擅自起兵。

刘延没有听从荀彧的建议,让天下诸侯共讨叛贼,他的内心还有一丝丝的期待,尽量少动一些刀兵,尽量让百姓少一些骚扰,不要让本就脆弱的生产体系彻底崩掉。

他知道史书有记载,在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的年月,中原地区遭过几次大的灾荒,民不聊生,这都与连年混战破坏生产有直接关系。

一旦天下诸侯尽起,那么整个社会体系、生产体系就崩溃了。如果可能,尽量控制在刘宏、刘辩和王芬这三家的范围,不要扩大化。

当然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能不能实现,还要看将来局势的发展。

同时诏书也告知天下,现在大汉册立太子了,那就是皇长子刘延,太子如今代玺监国。

刘延给刘宏把了把脉,刘宏的病势确实很重,他这病本身就根基不稳, 现在又急又气,连恢复的机会都没有。

刘延虽然签到奖励了高级中医技能, 但也不是神仙啊,诊治技术固然是要超出这个时代的御医一大截,也还没到起死回生的地步。

只能根据病情的变化,又给配了一些药,慢慢调理吧,如果不再恶化,刘延自信还是能调理过来的,但世事难料,万一又受啥刺激了呢。

“延儿,大汉江山就靠你了。”刘宏拉着刘延的手垂泪道,“朕无能无知,没把它守护好,辩儿、协儿也都是无能之辈、无用之人,唯你有龙凤之姿、济世之才,把江山守护好、照顾好。”

董太后也在旁边默默地掉眼泪。

“父皇勿要忧虑,按时服药,安心静养即可。”刘延很受感动,心里也不是滋味,“讨贼之事就交给儿臣吧,近期整顿兵马,即刻杀奔邺城。”

刘延又将用药之事对御医们吩咐了一番,这才离去。

能当上御医给皇帝诊病的,那都是此中圣手,然而他们对刘延开出的方子也一下子领悟不了,最后十来人围坐在一起细细揣摸,研究了半天,这才恍然大悟,搞明白其中的奥义,不由得对太子医术大为钦佩。

这位太子用奇才已经无法来形容了,简直可以说是神人,会领兵打仗,会治国理政,听说还会书法,没想到医术也如此高明。

这种评价最后都传到太后和皇帝耳朵里了,两人自然高兴。

刘延则一下子忙碌起来,军国大事集于一人之手,文武群臣都围着他这个太子转。

与雒阳的刘辩朝廷比起来,刘宏在黎阳的官僚体系反倒成了小朝廷,人员职司都不齐全,刘延也没法建立完善的太子府属官,只是封陈宫为太子少傅,负责打理刘延的日常工作。

陈宫前段时间还在为中牟县令奔波,现如今却一跃而为太子少傅,秩比两千石的大员,中间跨跃了好几个层级,他自己也是满心欢喜,不由得为自己当初选择跟随刘延而叫好。

徐晃的别部司马、廖化的都尉也全得到了正式的官方印信,何曼也由曲军侯晋升为都尉。

刘岱被提升为兖州牧,派回去镇守兖州去了,黄河南岸没有退路是不成的,后续补给也要全靠那里。

以刘延的本心是不想设州牧这个职务的,但是现在天下大乱,要想加强对州事的控制,没有强有力的州牧是做不到的,即便不设州牧,州刺史也会把实权掌在自己手中,统领全州军政事务,还不如干脆给自己人升个官。

豫州刺史黄琬被提拔为大司农,主管财政收支。颖川太守李旻被派回去当豫州刺史了。

他俩的主要任务是筹集粮草、征调兵员、举荐人才。

荀彧由一个临时性的参军,直接被刘延提拔为军师中郎将,名正言顺帮着太子参赞军务,短短几日,他的身份几经转换,如今更是一飞冲天,对太子忠心耿耿。

刘延借口朝廷缺少治国安邦之才,让彧给他侄子荀攸写信,邀他出仕,刘延顺便下了一道征辟令,与荀彧的私信一起送给颖川荀攸。

刘备被提升为执金吾,负责黎阳城的护卫工作,由县令一跃而为少卿,可以说是平步青云。

关羽、张飞虽然有本事,但是没人知道他们的本事,也没有立多大的功绩,只好让他们先当个曲军侯,至少是脱离的马弓手、步弓手的尴尬境地。

张飞跟着刘备一起守城,关羽则被刘延硬要了过来,在孟坦手下一起负责刘延的护卫工作。演义中关羽斩了孟坦,这一世关羽是孟坦的下属,以后会怎么样刘延也没法预料。

等等一应官员都根据需要作了调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