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日月明,山河静(2 / 3)

加入书签

同出资的织坊,在外人看来,就会成为嘉靖帝收敛私财的利器。倘若真是这样,嘉靖帝也就认了,但他并没有,钱还是会进入国库,并不是他自己的。

赔了名声,还不能赚到钱,完全亏本的买卖,嘉靖帝不干。

同理,裕王也不会干。

“也罢,你既然说不出什么,朕便封你为通议大夫,协理詹士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负责纂修先朝实录记注起居管理,每日去裕王府为世子讲读,份例待遇按张居正的差一筹。”

于可远跪地谢恩。

通议大夫,文散官名,无实权。隋朝初设。唐朝为文官第七阶,正四品下。到了宋元时期用来取代给事中,被定为文官第十阶。到了明朝,正三品官员都会先授予嘉议大夫,再授予通议大夫。

而授予通议大夫,便是为了后面授予于可远为詹士府詹事以及翰林院侍讲学士做铺垫。否则以他的履历,不可能一步登天。

当然,这些只是官职和地位上的变化,无论是詹事府詹事还是侍讲学士,都是无实权官职,而纂修先朝实录这个活,也丝毫没有油水,属于那种高不成低不就,但极难犯错的差使。

重点是每日到裕王府为世子讲读,这属于官方认定了于可远为世子老师。只是在待遇上,比张居正稍差一些,毕竟张居正履历和资质更高,进裕王府也更早一些。

“臣斗胆请问,关于山东一事……”

“这件事,你就不必再掺和了。”嘉靖摆摆手道,“这是裕王府的事,就让裕王自己去处置。”

“是。”

“陈洪。”

“奴才在。”

嘉靖:“你去裕王府走一趟,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裕王,还有这句话。”

嘉靖指了指朱笔。

黄锦连忙走到御案前,将一张空白的纸放到托盘上,捧起托盘,又拿了朱笔来到八卦台前,将托盘呈给嘉靖,再将朱笔递了过来。

嘉靖朱笔一挥,在纸上重重地勾抹。

“日月明,山河静。”

什么意思?

黄锦是没明白。

于可远也看不到。

黄锦带着这张御批过的纸,和于可远离开了玉熙宫。

他们一个要出宫回家,一个要赶去裕王府,一路相伴,一路沉默。

临到宫门口时,黄锦没憋住,问道:“于大人,咱家不明白。”

于可远心里偷笑,就知道这家伙按捺不住,问道:“公公不明白什么事?”

“明明无事发生,你在山东这样一搞,把陈娘娘的家人得罪了,让朝廷再起风波,主子为何不罚你,反而要赏你?”

“公公,皇上以何名义赏我?”于可远问。

“主子这倒没说……我竟也忘了问。”黄锦摸了摸头。

“旨意已经下达,却没说清楚原因,难的便是吏部官员,吏部尚书最近频频变化,一年已有三任,分别是徐阁老,高阁老和新任的郭朴郭大人,公公以为,郭大人会以何缘由为我升迁?”

于可远这番问题,将黄锦问得一头雾水,有些着急道:“你就别和咱家卖关子了,快说!”

“六部九卿的堂官中,郭大人的资历相当老,入朝为官的时间并不比徐阁老和高阁老短,他一向是皇上的左膀右臂,无论在倒严上,还是万寿宫修葺一事,他既为皇上考虑,也为百官和百姓考虑,能做到刚正不阿。因而这件事交给郭大人,由他做,无论徐阁老和高阁老,都不会挑出错来。”

“但到底没有缘由,山东的事不可能拿到明面上来说。”黄锦还是不明白。

“所以封赏先到但不亮,功劳后来而简得。”

黄锦眼睛一亮,“你是说,郭大人会给你安排一个唾手可得的功绩?”

“大抵便是如此了。这样一来,封官加爵便顺理成章。”

黄锦点点头,“这倒是郭大人的作风。但你还是没有说清楚,皇上为何赏你。”

“公公,百官今日为何要闯禁门进谏?”

“为了宛平县,但也不全然是为了宛平县。”

“说到底,是国库空虚,如今户部被推到风口浪尖,而矛盾便是为皇上修葺万寿宫。户部迟迟做不出决定,就是因为百官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事上。怎么办呢?转移矛盾,找个……”

于可远后面要说的话,没有说出口。但黄锦已经明白他的意思,找个替罪羊。陈娘娘是裕王的人,而裕王又是嘉靖帝的儿子。若陈娘娘的胞弟能站出来将这些事情都抗下,既能解了户部的围,牺牲一些宫里太监和户部官员,也能顺理成章地让百官将矛头从万寿宫上移开,很多事都能做下去。

说到底,百官不是非要跟皇帝过不去,他们只是想要一个交代,一个能安抚人心的交代。而皇亲国戚贪污枉法,对皇帝的名声影响最小,收益却最大。

当内部矛盾难以调和时,激发外部矛盾,往往能起到制胜效果。

于可远笃定嘉靖帝会这样做,所以在知道李王妃计划后,不仅不加阻拦,反而着手主动筹算此事,豪赌一把。

结果也正如于可远预料的一般。

朝廷需要福远织坊赚钱,嘉靖帝又顾念世子不能严惩李王妃一家,还可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