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欲大批先小批(1 / 2)

加入书签

虽是中秋佳节,团圆时刻,奈何只有于可远和喜庆两人。又因事务缠身,心中颇感烦闷,回来时便喝了点闷酒。

一夜无话。

八月十六,早早起来,裕王府的马车便停在门口,喜庆穿戴整齐准备上车。

于可远这时在他身后暗中轻推了他一下,“喜庆,今日去了王府,一切谨言慎行。若王爷有所问,你知道该怎么回答吗?”

喜庆仰着头看向于可远,“学生不知。”

“就按我昨晚和你所讲,徐阁老怎样讲的,你效仿便是。”

喜庆没想通于可远的意思,若这样说,岂不是蝇营狗苟?

于可远附在喜庆耳畔,“听一听王爷怎么讲。”

喜庆双眼一闪,“学生明白了。”

……

陈氏和李氏有什么仇呢?陈氏和李氏也没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怨,起码大面上都过得去。陈氏没生出儿子,注定她在王府处境艰难,但因为是正室,身份地位摆在那儿,还有裕王的尊重。

陈氏这些年愈发低调,当然也不会去和地位稳固又如日中天的李氏起正面冲突。

陈氏脸上涂了一层很厚的粉,但是喜庆还是可以看出她的憔悴。

像是哭过。

是因为裕王吗?

或许是。朝廷发生这么大的事,裕王心情指定好不到哪里去,迁怒到陈氏身上也未必。看来赵贞吉搅动的风浪还远没有平息啊。

反观李氏,虽然情绪好很多,坐得却很拘束,不时望向裕王,眼神之中尽是担忧。

“世子昨晚睡觉时掀被子,今早闹风寒,先生已经给他放了假。本该通知你一声,今日不必进王府,是我疏忽,忘记了。”

喜庆拱手道:“无妨,世子身体要紧。”犹豫了一会,又望向裕王:“既然世子要将养身体,喜庆今日便告退了。”

李氏看了眼裕王,见他仍在发呆,又转身笑着:“不急,你是从你老师那里来?”

“是的,我出来时,老师正准备进宫。”

李氏沉吟了一会,“近来发生很多事,想必你老师和高阁老已经见过,可说过什么没有?”

她本没抱太大的希望,觉得就算说过什么,于可远也会吩咐喜庆谨言慎行。

哪料喜庆直接道:“老师是讲过一些。”

闻言,裕王抬起头,眼神犹如闪电般射向喜庆,“他说了什么?”

自从赵贞吉入阁的消息传来,裕王数次召徐阶高拱张居正他们入府,但都被各种理由推拒了,连句话都没有捎进来,裕王愈发不安。

喜庆恭着身子,回道:

“老师昨晚喝了些酒,趁着酒劲与学生讲道,圣人有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推而论之,及一国言,天下无不是的君父。太祖高皇帝在教导百官分析诉讼案件时曾经有言,若是父子诉讼,则错在子而非在父。若是兄弟诉讼,则错在弟而非在兄。君臣父子,伦理纲常,自三皇五帝便已如此,道理不辩自明。我大明朝庇护百兆臣民的只有当今圣上,百兆臣民所供养侍奉的亦只有当今圣上。我大明朝国富民强,富有四海,为圣上修建一居身之所,却被臣民百般阻拦,于国于家,岂非让人痛惜?忠孝两失!”

在封建王朝,哪怕你心底再不认同,这也是无可反驳的道理。听喜庆说完这番话,李氏低着头沉默不语了。

裕王喃喃道:“这莫非也是内阁的意思?”

喜庆没有回答他,而是反问道:“王爷,请恕在下斗胆,国库亏空,民有饥寒,事情到了如今这个地步,王爷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陈氏:“你大胆!”

裕王缓缓抬起头,“无妨,让他继续说下去。”

“国库亏空,百姓流离,野有饿殍,首先应该是您的过错,其次是内阁的过错,是内部九卿堂官们的过错。唯独不能是圣上的过错。您应该向天下臣民认错!”

话说完,他向裕王深深一揖。

陈氏和李氏都紧紧望着裕王,只是二人眼睛中的情绪略有不同,陈氏单纯是担心裕王气坏了身子,而李氏满怀着热切和期盼。

裕王将眼神从喜庆身上挪开,望向殿外,“你若仅说前面那番话,代表内阁之言,今日我必杀你。但有后面那番话,你值得我这一谢。”

裕王朝着喜庆回了一揖。

喜庆哪敢受裕王的一拜,侧过身躲开了。

裕王也没在意,自顾自道:“我这不是为你,而是为天下臣民,为我大明朝的江山社稷。正如你所言,天下无不是的君父,我久居王府,私以为能够明哲保身,得个好名声,却失了为人子女与为臣的本分。”

“王爷圣明。”

“你回去告诉于可远,也让他转告高师,就说他们的意思,我明白了,也请高师入府一叙。”裕王神情渐渐鲜活起来。

喜庆退下了。

待喜庆离开,陈氏忍不住急道:“王爷怎能如此轻易地放过此子!”

裕王甚至没用正眼瞧陈氏,“你懂什么,你焉知他话中更高明的含义!”

李氏沉默了稍顷,抬起了头,“王爷,娘娘,这件事我能不能说一说?”

裕王:“知我者莫若你。”

李氏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