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首辩道士大败,姓海号刚峰(2 / 4)

加入书签

氏先朝着老和尚款款行了一礼。

老和尚这时不再行出家人的礼,而是回了皇家的礼节,“见过王妃。”

李氏接着朝

。岐惠王行了一礼。

“朱祐榰,你还是这样让人看不起啊!”岐惠王朱祐棆先是朝着老和尚嘲讽了一番,才万分懈怠地朝着李王妃拱拱手。

李王妃并不介意,淡淡笑着:“两位王爷,一个从出尘的桃源出山,一个从清净的王府而来,四宗会讲因两位王爷的到来,倒是比往年热闹几分。我和世子出王府时,父皇曾亲自嘱托,要孝敬长辈,关爱后辈,两位王爷皆是我的长辈,这靠北的主座该由两位王爷坐,寿定王,您资历更老,还是您上位吧?”

她将皮球踢给老和尚,是知道老和尚无论如何都不会坐,而且还会主动请她上坐。

果然,听到这话时,岐惠王脸已经黑如煤炭。

老和尚道:“江山正统在裕王和景王,我们不过是外地藩王,怎敢与娘娘相比?请娘娘和世子上坐,我和祐棆左右相伴已是万幸。”

说完,便做出拱手相请的姿势。

“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想到那么多,多亏王爷您提醒。”

李王妃施施然走向正中的位子,全程都没有搭理岐惠王。

岐惠王恶狠狠地瞪着老和尚。

老和尚却云淡风轻地看着他,笑道:“棆弟,上坐?”

言下之意,是将靠左的位子给他。

岐惠王拂袖而走,坐在左边的位子。

辩讲开始了。

首先踏向讲台最中央的,是北京奉福寺长老德亨,他站定后,便望向另一侧道士打扮的那群人。

大都天长官道录樊志应缓缓走出。

两人平拜了一下。

“辩胜的可能有多少?”王正宪转身问向于可远。

“如果是奔着辩胜去的,王妃虽然请了那么多道士来,赢的概率应该是零……这本就是必败之局。”于可远闷着头说话了,“辩平倒是有些机会……”

说到这里,于可远好奇地望向德亨长老,想看他怎么辩。

汤显祖在旁轻叹一声,“可远兄讲的不错,阁老,这‘老子化胡’说到底还是‘夷夏之辨’的延伸,自佛教初传汉地就已开始,道教能辩胜的场次,皆是裁判和证人偏向,或掌权者有意灭佛而起。若真的公平公正,‘老子化胡’一说站不住脚跟。”

汉代佛教初传中国,其势力弱小,尚不能和儒道相抗衡,因而借助儒道的势力发展自己。

这一时期,三教“夷夏之辨”开始萌芽,体现在东汉末年牟子所著的《理惑论》里,在梳理时人对佛教的困惑和误解中,牟子提出儒生用“夷夏”问题来发难佛教。

三国魏晋时期,三教的“夷夏之辩”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一时期便开始围绕“老子化胡”和“沙门瘫服”两个问题。这期间佛教不再逆来顺受,而是奋起反击。

三教关系虽然紧张,但由于佛教教义严谨,且佛教徒策略得当,佛教基本掌握主动权。

到了南北朝,三教夷夏之争达到高潮,也呈现出南北截然不同的诧异。

南朝围绕“夷夏论”和“三破伦”的辩难,是理论和思辨的争论。

而北朝由皇权主导,将夷夏之争赤裸裸发展为灭佛行为,佛教遭受毁灭性打击。

嘉靖不可能“灭佛”,因而‘老子化胡’错漏百出,道教便没有辩胜的基础。

“不能辩胜,辩平倒也可以接受,只是这些道士平日里便中饱私囊,靠着皇上的体恤和宠爱肆意非为,真能辩出个子丑寅卯来吗?”稷下学院院长高奉云望向那群道士的目光充满鄙夷。

当然,他同样有些看不惯佛教徒。

他是坚定的心学追随者,是儒家大儒。

王正宪语重心长地对于可远道:“可远,你要准备好,这关乎皇上的颜面,也关乎大局。”

“是。”

于可远微眯着眼,其实,关于这场辩讲,他心中早有腹稿。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能被佛教徒牵着鼻子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算这道士辩败,我们从中也可汲取教训,你们若是有提议,在这里,便畅所欲言吧。”王正宪又道。

众人齐声应是。

四宗的那些得意门生,此时望向于可远的眼神已然有些不同。

必输的辩论,凭什么到了他嘴里,就能辩平呢?他果真如传闻中的那么厉害?

一丝质疑,一丝攀比之心,渐渐升起。

……

德亨长老和道录樊志应行过礼后,德亨长老问:“历朝历代,三教之辩都有对赌。这次倘若赌输了,有什么惩罚?”cascoo.net

樊志应显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也知道这次辩讲不好赢,不敢明着回答。

那德亨长老却恨急了道教多年对他们的剥削压迫,直言道“若按照以往的惯例,输掉的砍头谢罪。”

樊志应浑身一抖。

“我看行!”岐惠王冷笑一声,“谁技不如人,却敢大言不惭地欺骗世人,就该这个下场!”

李王妃脸色已经有些难看,“中秋将近,万家团圆之时,何必见血?何况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