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年长的智慧(2 / 3)
师教诲。”
“嘉靖二十一年,我授任翰林编修,九年考满,升翰林侍读。嘉靖三十一年,裕王开邸受经,我首被当选,进府入讲。当时皇太子已殁二年而新储未建,裕王和景王皆居京城,论序当立裕王,但皇上似乎更属意景王。我为裕王老师,裕王前途未卜,朝廷上下猜测种种,议论纷纷。彼时徐阶与裕王还未如今天这般密切,但内阁首辅次辅互相倾轧,抵牾日著,这种情形,你可知我是如何做的?”
于可远沉吟了一会,“学生不敢妄自揣测。”
“严嵩和徐阶因我是裕王讲官,以后腾达有日,颇为器重于我,甚至避让几分。我既不疏离严嵩,也不贴近徐阶,泰然往返于二人之间,从未见有所厚薄。这般多方调护,给了当时处境艰难的裕王很多宽慰。相比之下,早就站位在景王身边的严嵩,已然没有退路。我还记得,得知严嵩见下僚时的傲慢,便以韩愈的‘小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嘲讽了他,他不仅没有怪罪,反而为之破颜。甚至在朝堂上,我也时常辱骂训斥严嵩。但我依旧活到了今天。”cascoo.net
高拱既像是在陈述,也像是在缅怀,眼中含着几分感慨。
而听到这里,于可远也渐渐明白,同时想清楚一件事,他的从政经验未必适合所有人,对于不同性情的人,同一种为官经验会出现不同的效果。于可远更偏向保守谨慎,轻易不会表态,这固然是上乘之选,但对早早成为裕王老师的高拱却不合适。
彼时裕王处境艰难,作为裕王的老师,高拱的态度极为关键。他若藏着掖着,不肯表露心思,不仅严嵩和徐阶要猜忌,恐怕嘉靖帝也会忌惮。高拱反其道而行之,左右迎合,谁都不亲近,谁都敢得罪,但仅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得罪人,从不在核心利益上较劲。看似直率敢言,鲁莽行事,却牢牢把持着自己的底线。正因他“放浪形骸”于朝堂之中,将所有心思表现出来,才使严嵩严世蕃忽视了他。
更何况,当时朝堂之中尽是严嵩、徐阶这等谨慎之人,突然蹦出来一个高拱这样直性子的人,很难说不会得到嘉靖帝的欣赏,否则,嘉靖帝也不会将高拱封为裕王首讲。
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所以,当高拱直接询问黄锦,表达自己的态度时,即便黄锦事后会告知嘉靖帝,嘉靖帝也只会欣慰,因为这是对皇上的“不隐瞒”。
想到这里,于可远不由有些心惊。
他真真切切地从高拱身上学到了东西,这是前世多少从政经历也没有领悟到的经验。
“多谢师相教诲,学生不胜感激。”于可远深深朝着高拱鞠了一躬。
这不仅是教诲,更是贴心贴肺的交流。
“你还年轻,以你的智慧,这些东西就
。算我不交,你早晚能自行领悟。”高拱轻笑一声,“从你让我带赵云安去稷山书院开始,我就猜到了你的心思。其实保赵云安也好,保胡宗宪也好,只要开了这个头,严嵩严世蕃就会揭竿而起,他们要借着这个由头东山再起。如何在保胡宗宪和赵云安的前提下,彻底斗倒严嵩严世蕃,这是个很难的事情。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让皇上放心,皇上圣德昭昭,这是不容更改的事实。”高拱说道。
这番话的意思,保赵云安和胡宗宪可以,但有一个最大的前提,不能因保这二人或倒严党而玷污皇上的声誉,这是底线。在这个底线的基础上,如何倒也要看皇上的心意。所以,高拱主动询问黄锦,其实也是在请示皇上的意思。
黄锦既然应允,其实也是代嘉靖帝传递了圣意——可以保。
“为官之道,思危思变思退,胡宗宪戎马一生,一生都在避危寻变,唯独退上,他艰难了一些。致仕养病已经是上上签,你想保他,也只能保他继续致仕养病。重新出山,如今的朝局,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所了。”
于可远站在一旁不出声,听高拱讲这些,他其实也是这样想的。胡宗宪最好的结局便是致仕还乡,能在严嵩被贬、严世蕃被斩首之后不受到牵连,作为严党的骨感之一,这是极难得的。
但凡事都有代价,胡宗宪要想得到这个善果,必须有所报偿。在恩师和退路上,他必须舍弃一个。
看历史,胡宗宪选择了恩师。
但如今,无论是从自身利益考虑,还是从知恩图报出发,于可远都希望胡宗宪想想自己。
高拱回头看了一眼于可远,他的神情专注,那种认真的神态……
“说说你的打算。”
于可远声音很轻,“只能放肆一些,挟恩胁迫了。”
高拱点点头,“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汝贞这人的性情我还是知道的。”
“胡部堂和赵贞吉是旧相识,二人一向交情甚深,有他相劝,我会同时去信给戚将军和俞将军,也请师相给谭纶谭大人去信,再有赵云安赵大人,这四人相劝,想必可以劝动。”于可远道。
“自古忠义两难全,我们这样逼迫他移义作忠,也不知是对是错……”高拱轻叹一声。
于可远也沉默了。
“离开北京城,便是你的主场,可远,我再教你一条保命之道。”高拱有些严肃。
于可远认真地望向高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