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突发!前往北京城,王府议事(3 / 4)
了。”
李王妃这话似有所指,张居正虽然悟出了她几分意思,也不敢接言,只是站在那里。
这时,徐阶和高拱被门房领进了大院。
见徐高二人进来,李妃便在寝宫的窗前喊道:“冯大伴,领世子到前院去玩!”
话音落下,冯保迈着小步从寝宫里推门出来了,这是个比张居正年龄还小的宦官,长着一双丹凤眼,眉眼一直笑着,很给人好感。
任谁也想不到,徐高张、冯保、李妃和朱翊钧,在这一个院子里的六个人,会是后来近百年大明王朝的真正掌权者。
冯保手里捧着蹴鞠,疾步走到世子面前递到他手里,“世子爷,师傅们来了,咱们到前院去玩。”
说完便领着世子走向院门,同时还向徐高张三人躬身问礼:“三位师傅安好,王爷在殿内等候多时了。”
徐高张走进裕王寝宫,见裕王坐在正中的椅子上,三人行完礼走到两旁的椅子前站着,许久不曾谋面,又是这种关键的时局,见面后反倒谁也不说话,一时间一片沉默。
宫女和太监们这时照例都回避了,李妃亲自为三人倒茶,三人连忙躬身侧在一边。
李妃倒了茶:“三位师傅请坐吧。”说完放下茶壶便向寝宫的内室走去。
“你这些天也睡不好,一直惦记着,留下来听吧。”裕王叫住了她,“今早我进宫了。”
高拱忙问:“皇上可透露了什么?”
李妃心中高兴,脸上却肃然,在他身边静静地坐下了。
徐高张这时才正襟坐在椅子上,都知道裕王急召必有大事,静静地等着他说话。
裕王也想立刻说话,嘴上却从其他话题谈起:“天下事从来两论,一说父子情深,情在父对子深。一说父子情薄,薄在子以为父之情是理所应当。三位师傅以为如何?”
徐阶和张居正对视了一眼,见裕王这般谨慎地入题,不由觉得“君密臣安”,欣慰地点点头。
高拱答道:“既是两论,当有不同解法。譬如父对子情深
。,深在厚望寄予,家业传承,一家尚且如此,一国亦是如此。父子情薄,无非薄在几人之家,其薄不足以撼动天下。然父业子承,若推及一国,便是万兆子民兴衰,难以父子之情相论,是谓情薄。”
裕王深以为然,种种地点了下头,想顺着他的话切入正题,但仍然有些犹豫,不禁望向李妃。
李妃立刻明白了裕王的意思,这是想自己挑出话题,便会意地迎着裕王目光:“王爷,我能否问一句?”
裕王:“既然叫你听,你当然能问。”
李妃飞快地瞥了眼张居正,连忙将目光垂下,“今日听张师傅教世子《大学》,涉及家国之道。请问张师傅,以父业子承推及一国,倘若国风不正,百姓疾苦,父在子上,该如何承继?”
如此巧妙地切入正题,而且切进来便是诺大一个难题!张居正目光一闪,望向徐阶,徐阶也是眼神一亮。两人碰了一下目光,心中都不由对这个侧王妃的智慧和精明心生赏识与敬畏。
尤其是张居正,每当面对这位王妃,心中便怦然有似鹿跳,便起了一些卖弄的想法:
“王妃此问让臣等佩服。这个答案在《大学》中有明白说法。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国风不正便正其国,百姓疾苦便生财道,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父业子承绝不仅仅是父与子这两代的关系,更是祖祖辈辈以及后世子孙,千万代的关系。”
说到这里,高拱也激昂起来,“贤臣小人时时都有,处处都在,为君者择用贤臣远小人,国风自然就正!看我大明朝的气象,将是裕王爷隆兴!也该是小人气数当尽之时了!王爷若仍觉得为难,怕有违皇上意愿,何妨多想想太祖皇帝当年打江山的坎坷!再看看这满朝的悍臣奸匪!若让他们继续闹下去,将我大明朝的根基都闹断了,真不知王爷将会继承怎样破败的江山!”
见高拱直接将话题挑明,裕王才重重地叹了口气,“但我今日进宫,并没有见到父皇。”
众人一愣。
没见到皇上?
没见到,你还引导我们说出这番义愤填膺的话……我们还以为你已经得到皇上的暗示,可以对严党下死手了呢!
“我只在司礼监见到了陈洪,他也没有皇上的旨意。当时太监来传旨,并未明说是皇上召见,是陈洪假托此意,要我进宫见一面。”裕王有些出神地回道。
众人都察觉到不对劲了。
高拱皱着眉,“陈公公最近不好过,被皇上禁足宫里,连掌印的差事都交给黄锦黄公公了。他应该是有事情向对您说,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问题就出在这里。”张居正脸色不是很好看,“掌印太监是皇上最亲近的人,却和王爷私下里见面。这事若是皇上知情,且默许,自然没什么。怕就怕在,是陈公公自作主张,会连累我们的。”
其实,张居正这时很疑惑,裕王爷提到“子承父业”这个话题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时,徐阶发言了:“陈公公是皇上的人,从小跟在皇上身边的老人,就算不是皇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