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忠孝两难全,各人前程(1 / 4)

加入书签

古寺离县城并不算近,坐落在海边。

其实,山陀寺在远近不算闻名,但能面朝大海而建,便足以说明寺庙有能人。因为,古代最信阴阳五行之说,水属阴,庙宇亦属阴,二阴结合,往往会藏污纳垢,招来不正之风。从古至今,坐落在海边还能香火不断的庙宇极少,一般都是名寺,或有真正的能人镇压。

戚继光、俞大猷等人骑马而行,于可远、李衮和林清修三人,则搭乘王正宪的马车。

被孔愈请出二堂时,于可远也有些惊讶,虽然胡宗宪能来东阿,本就是他意料中的事情,但如此赶巧,和王正宪撞上,多少有些“天公作美”的意思了。

孔愈不仅给了浮票,还当着他的面,将所有关于自己的案卷撕毁,并扬言要严厉惩处那些想要往他身上泼脏水的刁民。

于可远当然不会给那群人求情,没有添油加醋,伺机报复,已经是他大发善心了。

山路崎岖,且积雪不化,骑马的还好,坐马车就很颠簸了,这一路行得并不快,日照西斜时,众人才远远看到古寺的轮廓。

李衮裹着棉袍,缩了缩脖子道:“真冷啊!”

林清修也往火炉前靠靠,敬畏地望着王正宪,“先生,要不将窗帘拉上?怕您着凉。”

“无妨。”王正宪穿得不比几人少,“我年少时,仗着父亲留下的名声,也在军中混迹过一段时间,身子骨并不比你们年轻人差。况且,这山色迷人,是越看越少了。”

山里二月的冷风,就像不请自来夜客,爱在马车外吹打,车环儿搭搭地响了一阵,车内就都是风的声音了。

很快,众人瞧见雪地一片的火红。

那是亲兵队高举的火把。

众人从马车下来了。走到山陀寺门口,抬头便是一望无际的天空,和广阔汹涌的浪潮,寺虽小,却有一种不衰的感觉。除了寺外整齐划一的亲兵队带着人间烟火气,进入寺内,并无他人,寂静的空气中,几只鸟儿唱歌。

一个老和尚走了过来,向众人问好,众人也向他一拜。

“胡施主在海边,诸位施主请随我来。”

刚拜完,老和尚便疾步引路。

于可远一边跟着走,一边打量这间寺庙,墙上还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脱落的尘土,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这些建筑物的木桩经过时间的侵蚀,有一些外皮已经剥落,显得过分破旧。

再往里走,就是一条曲径,由青石铺就。路的尽头,通往无尽的大海。

忽然——

王正宪失声喊道:“汝贞!”

于可远顺着王正宪的目光一望,便看到夕阳渐斜下、潮涨怒波中那抹瘦弱的身影。

胡宗宪站在岸边,像是在望着前面海与风搏斗的壮剧,风乘着这机会震撼他的身子,脸和手……一定像着了利刀似地发痛吧?

一个浪打来,那白沫直接打湿了他的脚背。

这时,戚继光和俞大猷已经冲到岸边,将胡宗宪搀扶过来,并找后面的亲兵要了一个厚厚的毛毯,铺在石头上,扶胡宗宪坐了下来。

于可远、李衮和林清修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浙直总督啊!这样一位封疆大吏,竟然会穿着薄衣顶着刺骨的寒风和冰冷的河水……

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词:求死。

李衮和林清修当然猜不出原因。

于可远却想到了什么,然后轻轻一叹。

王正宪有些懊恼,也十分焦急,“知道你难,但这种时候,怎么能犯傻气?”

“你来了。”

胡宗宪坐在毛毯上,面无表情地朝着王正宪点点头。

“哎!”

王正宪挨着胡宗宪坐了下来,“自从年前你来东流书院,同我讲那些泄气的话,我就知道,你早晚要出事!怎么劝都不管用,叫我如何是好?叫元敬和志辅如何是好?”

“我若死了,倒也太平。”

胡宗宪眼底终于闪出了一抹光,然后朝着戚继光和俞大猷望了一眼,道:“我若死了,元敬和志辅就不会这样难做。”

戚继光蹲了下来,将手放在胡宗宪的腿上,握住他的双手,“部堂,您艰难,我们也艰难,我们共济时艰,早晚会好起来的。”

俞大猷眼眶通红,强忍住泪,站在那硬着脖子道:“部堂,不是属下多嘴,按您的脾气秉性,若是继续这样犹豫不决,早晚要被严阁老害死的!”

王正宪手一抖,“局势真到了这样的程度?”

俞大猷瞅着胡宗宪。

胡宗宪还是没有表情,漠漠地道:“说吧。”

俞大猷这才道:“先生,去年您和部堂彻夜交谈,对朝局分析得足够透彻。其实我们都明白,景王的病是好不了了,严党已经穷途末路。但常言道,兔子急了还要搏鹰。正因为严党看不到出路,注定失败,他们才敢放手一搏。这对百姓,对朝廷,原本是件好事,能够加快严党的衰落。奈何,严世蕃那贼子不知听信了谁的谗言,竟要部堂向朝廷请命,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