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指挥佥事俞咨皋(1 / 4)
这件事,于可远实在是埋下太多暗棋,提前布局,就算常育温和楚良手段惊人,也不可能将脏水泼到于可远身上。
首先,数位秀才能够为自己作证,这是第一条保险。
但这还不够安全,若是真进了牢狱,无数酷刑折磨,于可远根本扛不住。
所以提前把正字找来就成了关键。刚刚可远讲的那些话,就是在提醒正字,继续当缩头乌龟,将来平反之时,他的包庇之罪一定逃不开,这是在逼正字做选择。
看似是选择,但另一条路是有死无生,生门只有一个。正字只要不傻,就知道怎样选。
还有最重要的两点。其一,是给那些大人物去信。
信的内容不重要,关键是“去信”这两个字,就足够巡检和典吏投鼠忌器,不敢真的为难自己。
其二,罪暂时止于巡检、典吏及其子嗣。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若是将通倭罪名攀扯到知县、县丞等人,就算有东流书院的王正宪出面,也很难保住于可远。因为一旦牵涉到知县、县丞和主簿,就等于在触严党的虎须,虽然还不至于惊动严嵩等人,但山东巡抚、布政使司等必将出手,事情闹大了,东流书院也救不了人。
现在,正字的身份就很关键。他会代表知县、县丞和主簿站在正义一方,向巡检和典吏发出致命一击。
正字沉默了许久,显然也想到这层关键,立刻道:“依我看,通倭这件事,应该另有隐情。”
“马保宁,你什么意思?”楚良黑着脸问道。
“刚刚,我同诸位生员在这里看得真切,通倭之人并非这个草民,而是旁人,你们二人的儿子也在其中。”正字以目视地,不敢望向楚良,但话还是一口气讲完了。
“你怎么敢的?”楚良咬牙切齿,上前拽住马保宁的衣领,就把他提溜起来,眼神仿佛要杀人。
“你,你这是在做什么?快放开我!”马保宁慌得不行。
“有人不想活了,我在想,要不要这就成全他!”楚良沉声吼道。
“我,我我……我要见大老爷!你快放我下来!”马保宁不断挣扎。
于可远淡淡瞥了一眼马保宁,开口道:“原来东阿县的规矩是这样的。”
“你说什么?”楚良怒目圆睁。
于可远毫不示弱,冷冷道:“依大明律,典吏名义上虽是“官役”,却属于庶人在官者,是不入流的官职,从九品都算不上。正字是吃朝廷俸禄的,更是举人出身,典吏大人这样对待衙门正字,不知是遵守哪一条规矩?奉行大明律的哪一项?”
典吏的地位虽然不高,但他们的能量却不能忽视。这些人往往师承相传或子承父业地在一个部门供事,对衙门中的条规律例相当熟悉,外来的官员不得不依靠他们。于是这群人凭借自己的特长,往往“百端作弊,无所不至”,一些县正官都受制于他们。正所谓阎王好惹,小鬼难缠。
“伶牙俐齿,你知道的倒多!”
楚良到底是不敢直接杀人的,沉默了一会,将马保宁放了下来,杵在那里怔愣起来。
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楚良清楚,再想往于可远身上泼脏水是不能够了,真惊动东流书院的那位,大老爷和二老爷不可能保他。但事情应该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要自己大义灭亲,又实在于心不忍,一时就迟疑起来。
突然,一名骑马的士兵目光中露出了惊色,开始勒紧身下的坐骑。他望见官道上一行五骑正向这边飞驰而来。渐渐靠近,许多士兵都看清了领头的骑者头盔上斗大的红缨和肩背后那袭外黑内红的披风正在疾驰翻飞。
“是指挥佥事大人!”那士兵失口叫道,勒住了缰绳。
他们认出这个身着正四品铠甲的人便是平蛮将军俞大猷下面的指挥佥事,派往山东清缴倭寇的俞咨皋,也是俞大猷唯一的子嗣。
包围于可远的士兵们纷纷让开了。
五骑奔马越来越近了。无论骑兵、士兵还是衙役立刻向前跑去,在大堤上列成了整齐的两行。
马上的俞咨皋在离于可远等人还有六丈远的地方猛地一勒缰绳,五骑马倏地整齐地停住了
俞咨皋的目光望向了森林深处搭建帐篷的倭寇,尤其是那辆极为显眼的,运送粮食的马车,接着又望向被铁链锁住的于可远。
他目光是那样的冷,冷得列在那里的官兵衙役一片沉寂,连呼吸都不敢用力。
直到这时,常育温和楚良才真正意识到要大祸临头了。
“大人,您来东阿县怎么不提前通知一声,我们也好款待……”常育温低眉顺眼地走到俞咨皋马前。
俞咨皋这时竟不理他,而是目光狠狠地盯着他面前一个士兵:“是你们负责这里的倭寇?”
那士兵一凛:“是属下……”
“啪”的一声,俞咨皋手里的马鞭闪电般在那士兵的脸上闪过,留下一条鲜红的血印。
那士兵被重重地抽了一鞭子后,不仅不敢喊疼,反而站得更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