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不能摊煎饼的炉子(1 / 2)

加入书签

回到帐篷,婶娘和彩儿都在这里,应该是专门等他的。

接过彩儿,问婶娘有事?

婶娘就说了,祭祖完了,也该回长安了吧?

这下把秦正难住了。

这叫个什么事?山里都忙成一片了,各个矿场都在开工,工作面已经开好,就等出矿了。有的好开挖的像石炭矿已经挖出矿洞了,矿口已经堆了一小堆石炭了。码头、窑炉和民房的地基都已经平好,就等材料运进去。流民们已经熟悉了眼下的工种,越干越有效率,眼睛里已经是满满的希望了。这时候,要走?

秦正本来就是想出来呆一段时间的,没想到啊,婶娘来了还有这么个后遗症。

婶娘看着秦正在那儿眼睛骨碌碌的转,一会顿足、一会捶胸、一会又唉声叹气,顿时憋不住笑了,就说道:“要不,让国公仪仗们先走?”

对啊!秦正看看婶娘揶揄的神色,心知婶娘是在逗弄他。

小丫头也笑嘻嘻的说道:“嘻嘻,哥哥,我就知道你不想走,还是我给娘亲出的主意呢。嘻嘻,彩儿还没玩够,也不想回去呢。”

秦正大喜,出账赶紧叫来秦伯商议。

翌日一早,国公仪仗出行,启程返回长安。因为知道这就是个架子,主母和小公爷都没走,所以送行的人寥寥,大家都在工地里忙乎着。

独轮车、小驴车从老军村到山脚铁场,从石炭场到铁场,从石灰场到铁场,从各个矿场到铁场之间,画出了一道车流。以铁场码头为中心,齐州以南二十里方圆,就成了一个大工地。

一个多月来,秦正真是忙坏了。

焦化场建成了,一次性就出焦了。听说这东西可以让高炉炉温更高,武锤过去亲自试了一下,确实,红红的炭火变成了蓝蓝的火苗,扔进一块铁,不一会就变成耀眼的白色。武锤知道,如果不拿出来,再过一会这铁块就会融化掉。所以,从那天起,秦正身边的跟班又多了一人。

石灰场投产更快,从窑里拉出来洁白的石块,轻轻一碰就碎了,往水里一投就是咕嘟嘟的一串水泡,然后就成了白灰泥。这白灰泥如果涂在家里的墙壁上,整个屋子里都是雪白瓦亮的。如果在白灰泥里加进点细碎的麻丝就和成了麻灰,薄薄的一层抹在屋墙上,那就又美观又保暖又明亮了。现在,新建的房子里用的都是这个。

如果石灰石混合着铁矿、石炭和粘土等其它辅料烧窑,那出来的灰色的东西就更不得了,在水车边的石磨里一捻,那灰色的细粉就成了水泥。只不过,现在水泥产量太小了,仅够做那几个造纸厂纸浆池的。

现在是高炉,已经建好了,正在烧炉。旁边还有个更大的正在建,那是秦正改良的灌钢法的炉子。

秦正拉着彩儿,正在一边指指点点。

哥哥,高炉是什么呀?

就是高高的大炉子。

哥哥,怎么没见有火呀?

火在它肚子里。

哥哥,那鏊子放哪里?

没有鏊子。

哥哥,那怎么摊煎饼呀?

……

秦伯这个月就成了书记官,任何有用的,他都要记录下来。老军村村正秦奋,正在高炉前大声喊着。拼音和识字教师洪啸扬则守在风箱旁边,不时吩咐着工人。石爷爷和顾爷爷俩人,一边看着人忙碌,一边赞叹着这个外边是石料、里边是粘土坯、再里边还有层粘土抹成空腔的大圆柱的神奇。

武锤已经是这里的总指挥了,他看了看高炉上方的烟囱里冒出的烟气,大喊了一声:停风,压火,开炉!

洪啸扬伸手一挥,工人一转舵杆,风箱停止传动。

秦奋把手一举,搭在半空中的坡道上,就冲出几辆独轮车把一车车焦炭从高炉半腰的进料口倒了进去。

武锤单手拿着钎子,对准高炉底下的出铁口喊道:砸!两把大锤就左右开弓的砸了起来。一会儿,小孔变成大孔,小洞变成大洞,越来越深。随着大锤放慢,武锤感觉了一下手上的劲道,大喊道:出铁啦!手一拽,铁钎子出来了,后边还有一条红红的铁流,顺着洞孔流进了下面的铁水包里。

铁!

人们大喊大叫,欢呼着,跳跃着,庆祝着。

秦正远远的看着铁流不断的流入包中,他拭了拭眼角,这是他为大唐工业启蒙的第一个作品,自此以后,还会有无数。

出完炉,武锤就叫人封铁口,上料、鼓风,继续冶炼。

这时候,武锤制造的龙门吊就派上用场了,浸了水的粗绳提着巨大的铁包缓缓的移到旁边的沙型前,对着浇口浇了进去。

这是曲辕犁犁铧,秦正要抢在春耕之前,给乡亲们用上这个可以几倍提升生产率的先进农具。

铁是整个工业的基础,有了铁,时代的进步就会加快。为了加大铁的产量,人们就从不同的方面发挥出智慧。

秦正领着小丫头向着远处的那排房子走去。

这排房子比较特别,紧贴着汲水边上,窗户都开在顶部,周围还有人守卫着,最外边还包了一圈一丈高的高墙。

连着出示了两遍特制腰牌,秦正才和小丫头进到房子里。一个房间里,有一个大水磨正在骨碌碌的转着,石碾上一层黄色的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