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征伐诸天之神助(2 / 3)

加入书签

同,刘邦只给封了他一个负责外交接待的小官。

结果一不小心,韩信还弄得差点儿“坐法当斩”。

在人头落地之前,他喊了句: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刘邦的哥们夏侯婴听到后,感觉此人不简单,交流一番,更加肯定对方才能。

夏侯婴便将韩信的事情告诉了刘邦。

刘邦改封他为治粟都尉,乃负责管理粮草的官员。

韩信因为担任此职务之故,有了和萧何深入接触的机会。

他数次和萧何谈论自己的谋略,萧何也认可他的才干。

并且他把杂乱无章的粮仓,管理得井井有条,所有粮食都是按先进先出的方法管理,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萧何更加肯定韩信才能。

再次把他推荐给刘邦,只是这次刘邦还没当回事儿,给他安排了个大点的官,就又把他晾一边。

没过多久,韩信觉得自己太委屈,便又不干了,直接当了逃兵。

于是,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甚至都没来得及向刘邦汇报,就急急忙忙地追上韩信,好说歹说总算把他给劝回来。

萧何硬要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

刘邦当时被项羽压制得没一点脾气,也无太多想法。

既然好兄弟开口,就随便封了韩信一个将军,心想,这个面子已经给得足够大。

但,萧何说韩信这种人才,要封就得封大将军。

刘邦犹豫了一阵,但最终还是答应了。

韩信就任大将军之位后,新官上任三把火:立威、征兵、军改。

他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没有之一。

当上大将军后,韩信迎来了自己纵横捭阖的高光时刻。

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领汉军杀出关中,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三秦。

在破魏之战中,他巧于变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俘获魏文豹。

井陉之争,他神一般的用兵,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取得大破赵军,折陈余,灭赵国。携此军威,传椒而定燕、代的大捷。

淮水之战,他足智多谋,水淹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垓下一战,他击灭了楚军,让不可一世的项王都被迫自刎乌江。

韩信在一系列的战争中,基本上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韩信”这个名字,也响彻历史长河。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井陉之战和潍水之战,两次以少胜多,扩大了刘邦一方的实力,并重创了项羽一方,为垓下之战包围项羽,奠定良好的基础。

韩信的军事才能,无人能及,但他的为人处世及政治天赋,就让人不敢恭维了。

他既不识人心,也不懂政治,且目光短浅、优柔寡断,甚至还恣意妄为、不识抬举。

第一,韩信恣意妄为、强行讨封。

楚汉争霸时,刘邦派郦食其劝降齐王已经成功,齐王已有归降之意。但韩信为抢功劳,仍然出兵攻齐。

结果齐王感觉被骗,不仅奋起反击,还煮了郦食其。

拿下齐国后,韩信需要刘邦给一个交代,韩信要求刘邦应该立一个“假齐王”来治理齐国,统治齐人。

正是这番胡乱作为,惹恼刘邦。

不过,气愤之下,刘邦还是顺了韩信的意,封他为齐王。

刘邦之所以没有发怒,是张良向他讲明当前形势。

若不封韩信为齐王,他很可能会起兵造反,那时就更加难以应对。

所以,刘邦当时只能退一步,打算等时机成熟之后再找韩信算账。

第二,在政治上太过优柔寡断,没有当机立断的意识。

韩信如愿以偿的当上齐王后,他认为刘邦是真的对他好,誓死追随,却不知刘邦心中另有打算。

在手下劝韩信,乘着楚汉争霸而自立,等到刘邦、项羽两败俱伤,再坐收渔翁之利,从而一统天下,他根本不听,错过了谋夺天下的最好时机。

第三,不知好歹。

刘邦建立汉朝,韩信抵达楚封地后,曾经项羽手下的大将钟离昧被汉军追捕。

对于这位旧友,韩信选择将他藏于家中。

刘邦得知此事之后,下令让韩信捉拿钟离昧。

但是韩信却居功自傲,不以为然,没有动手。

此外,韩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