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京城里的流言(1 / 2)

加入书签

大明之南洋再起第四百三十九章京城里的流言

布木布泰开口追问道。

“若是把质子给放了,能确保平西王不会造反?”

鳌拜摇摇头说道。

“不能!”

“但把质子握在手上,同样也不能确保平西王不反啊!”

鳌拜的思路很清晰,若要加恩,那就干脆一步到位,别做的不上不下的。

与其做的不上不下,还不如干脆不做!

索尼沉思一阵,开口提议道。

“除此之外,奴才请太皇太后给平西王抬旗,并赐国姓。”

“大员的郑逆之所以对明贼忠心耿耿,便是因为伪明之隆武伪帝,赐其朱姓,待之如子侄兄弟。”

“若我大清赐平西王国姓,抬起入满八旗,平西王对我大清定然再无反复。”

索尼的大概思路是,既然明贼能用一个国姓,让郑成功对其忠心耿耿。

那大清为什么不能用一个国姓,让吴三桂对大清再无二心呢?

布木布泰闻言,思索了一阵,然后说道。

“确实可行!”

“叫宗人府和南书房方面共同拟定圣旨吧!”

还得有宗人府的大印,以及上相应的宗室玉碟,族谱,确定其宗室身份。

赐国姓可不光是赐一个姓氏就可以了的,更重要的其实是赐予宗室的身份。

就像是郑成功,他在被隆武皇帝赐国姓之后,对外自称一直都是朱成功,或者国姓爷。

为什么后来郑明退守大员岛了,哪怕是郑成功已经病逝,郑经接手大权,可郑明政权几十年来的始终国号都没有改过?

一直都是大明?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郑成功被赐国姓之后,郑家已经能够算是大明宗室了!

哪怕只是远支宗室!

郑家做为远支宗室,在永历帝死难,大明近支宗室中的大宗几乎全部死光的情况下,郑家是有继承大明法统的资格的。

所以,郑家为什么要改国号?

大明的金字招牌不香吗?

索尼的想法也是差不多如此,想要用一个爱新觉罗的姓氏,外加一个宗室身份,来拴住吴三桂。

我大清在给赏赐这方面一向都很大方,除了喜欢算后账之外,只能说没毛病。

……

清廷调兵的圣旨,赐吴三桂国姓的圣旨差不多一起从京城发出,向着四周传去。

与此同时,京城中却是悄然出现了一些流言。

什么鳌拜是大清张居正了!

这算是比较委婉的,没有言明。

而是用传出过“黑心宰相坐龙床”的张居正,来搞暗示。

当然,有委婉,自然就会有比较直接的!

什么鳌拜深夜出入宫禁,前往乾清宫面见太皇太后,夜宿紫禁城,两人深谈了大半夜,鳌拜天亮才出城了。

当然,还有更加劲爆的!

比如,顺治先帝其实不是太宗皇帝的种,而是鳌拜的种了。

否则的话,鳌拜为什么要顶着多尔衮的压力,力保顺治登基?

在入关之后,更是死保顺治皇位?

除此之外,还有更加毁人三观的。

比如什么康熙其实不是先帝顺治和佟佳氏生的。

而是鳌拜和布木布泰的杂种,顺治爷喜提一个弟弟,还被迫喜当爹。

这些流言蜚语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并且传播范围还极广。

越是劲爆的消息,传播速度越快。

只是月余时间,便几乎闹到了整个京城人尽皆知的地步。

之所以消息能传的这么快,相信的人还为数不少。

因为,这些消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抓住了人们的猎奇心理。

足够稀奇古怪,足够劲爆!

当然,布木布泰本身“兄弟连”的经历,也是为这些消息增加了很大的可信度。

毕竟布木布泰当年能作出和皇太极,多尔衮先后搞在一起的事情,还有洪承畴的那档子绯闻在……

布木布泰地位虽高,但风评是真的不咋地!

如今爆出和鳌拜搞在一起的事情,也并非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

鳌拜的府邸!

鳌拜做为大清的顾命四大臣之一,还是满洲正黄旗出身,其身份地位自然不一般。

洪承畴只能住在外城,但他却是有一座紧挨着紫禁城城墙的大院子。

嚯!嚯嚯!

时间已经到了四月初,哪怕是京城地理位置靠北,现在小冰河的余威还没有消散。

可现在的京城的空气中,也是有了一丝燥热。

鳌拜赤裸着上身,露出精壮的身体,挥舞石锁,打熬着力气。

石锁破空,发出呜呜的声响。

这位曾经的满洲第一巴图鲁,虽然已经老了,可却依旧强健。

直到力量耗尽,鳌拜才把石锁往地上随便一扔,然后从旁边的水井中打出一桶略带寒意的井水,哗啦啦的全部浇在了自己身上。

冰凉的井水,冲散了鳌拜身上的热气。

一颗颗水珠顺着精壮的肌肉淌下,几个娇俏的侍女上前来,用毛巾为鳌拜擦干净身上的水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