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迁界禁海(1 / 2)
王安开口说道。
“那大都督对银币和铜钱的规格,都有什么要求呢?”
朱宏煜摸着下巴,开口说道。
“铸币用料要足,外观要足够精美,要有一定的铸造难度,绝不能被轻易彷制出来!”
“钱币是军政府的颜面,也是大明的颜面,万不能打马虎眼!”
铸币肯定要赚钱的,不管是铜钱还是银币,都不可能全用银或是铜来铸造,掺杂些别的金属那是肯定的。
这些金属所占的比重,就是铸币的利润所在!
只是,朱宏煜虽然缺钱,但他也不想做出那种竭泽而渔的事情来。
通过铸烂钱圈钱,一时间确实是有的赚,可那样一来,容易把大明钱币的信誉给整没了啊!
信誉没了,再想要树立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王安躬身说道。
“大都督放心,研究所保证尽快拿出一个结果来!”
朱宏煜点头表示放心,然后,他便带队离开了研究所。
……
在返回军政府衙署的路上,朱宏煜骑在马背上,思索着事情。
其实关于钱币的事情,朱宏煜不光是动了铸币的心思,还有了要印制纸币的打算。
但是吧,由于大明宝钞那等同于擦屁股纸的,稀烂的名声。
朱宏煜也只能是悄咪咪偷换概念,搞些小动作。
比如朱宏煜着手筹建了一家银行。
对比起真正的银行来,少了很多的业务,只有金银贵金属汇兑,收款,放贷,投资等寥寥几项业务。
朱宏煜在给军政府内部的官员,士兵们发饷分俸禄时,用的都是纸币。
但是,朱宏煜没学自己的老祖宗耍流氓,不让人家使用贵金属,必须用他发下来的废纸。
并且,朱宏煜也没直接说那是纸币,而只是说那是代金券!
代金券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替代金银使用的意思。
当然,如果想要金银,也随时可以拿着代金券去银行兑换金银。
如果有人嫌兑换金银麻烦,代金券可以直接就能当钱用。
因为在银行,拿代金券兑换金银时,不看人,只看券,谁拿着券就换给谁!
不一定必须得官员,商人,百姓,工匠,农民,谁也能去换!
当然,银行也提供金银兑换代金券的业务!
通过这样的手段,朱宏煜赋予了代金券价值,让他不再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纸。
除此之外,朱宏煜还有别的手段,军政府专门设置了面向全社会的供销社,里面的货物品种齐全,物美价廉。
但供销社收代金券,不收金银。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代金券可以用于交税!
朱宏煜为了塑造纸币的信誉,相当的煞费苦心。
等什么时候代金券深入人心了,大明朝的信誉重新立起来,朱宏煜也就差不多能搞纸币了。
道路很长,路上满是艰难险阻,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相当美妙的!
……
于此同时,由于厦门海战的战败,清军水师几乎被全歼,一时间郑氏在海上不可一世。
为了遏制郑氏从沿海获取人口物资,借此发展。
清廷下达了迁界禁海的政令!
时人记载,勒期仅三日,远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
逾二日,逐骑即至,一时跄踉,富人尽弃其赀,贫人夫荷釜,妻襁儿,携斗米,挟束稿,望门依栖。
起江浙,抵闽粤,数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着尽流移。
翻成白话,就是限期三天迁移,距离远的人根本来不及知道消息,距离近的人就算知道了消息,也不相信。
过了两天,军队骑兵就到,于是富人全部抛弃自己财富,贫穷的人拿着锅子带着妻子儿女,全部内迁,从江浙到广东福建,沿海数千里肥沃的土壤全部变成了荒野蓬蒿。
可以想象,就算现代的人从筹划搬家到实施,具体运作准备,也绝对不是三天里就能完成。
然而当时中国的沿海居民,就是在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准备的情况下,在清廷统治者的淫威逼迫下,迁离故土,凄惨悲苦的情状不问可知。
当时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迁的同时,就是烧。
“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而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曰:无资寇用。”
无数来不及迁徙的百姓,被清军残忍杀害!
无数百姓在这个过程中被活活饿死,或是惨死在清军的屠刀之下!
少则几十里,多则数百里,整个东南沿海最富裕,土地最肥沃,人口最密集的沿海地区,变成了一片焦土。
好不容易平稳下来的东南沿海,再次生乱,忍无可忍的沿海百姓,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
可以说,满清的统治者压根不干人事,但凡他们少折腾一点,明末清初的战乱也就不可能持续这么长时间。
清军入关,北地被迅速平定,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