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歪打正着(1 / 2)
连日的阴雨过后,一下子就热了起来。
经过夜以继日的抢修,大坝最后一个缺口终于被堵上。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顾晏从湖底起出了被炸得焦黑的石头,还原了此案的真相。
堤坝建造没有问题,石材也没有问题,之所以会坍塌,是有人蓄意使用黑火药,导致大坝产生裂缝,在水的冲刷下轰然崩塌。
这样的结果,是大家都没有料到的。
起初,还有人怀疑是顾晏为了替自己的人开脱,另辟蹊径,寻了这么个借口。但火药留下的印记却不可否认,还有就是乔闻的证词。不仅如此,好些百姓也在联名书上按了手印,称听到过巨大的轰隆声。那些质疑物证造假的,便可以歇歇了。
有了人证物证,案子水落石出。
不过,关于修建堤坝银子无缘无故少了十万两这事,顾晏也没瞒着,据实已报。至于银子的去向,暂时还不得而知。
“岂有此理!竟然盗窃官银,蓄意炸塌堤坝,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真是罪该万死!”在看完顾晏加急送回来的奏折,几个肱骨大臣一个个愤愤不已,忍不住怒骂。
崔太后亦是愕然。
她没想到,顾晏查出来竟是这样的结果。很显然,跟她预料中的相去甚远。
“竟有人贪墨银子,他们胆子可真大!”崔太后狠狠地拍了拍椅子扶手。“顾太傅可有说,是谁干的?”
“尚未查明。”小皇帝说道。
“他既然能查出堤坝毁于火药,又怎能查不出是谁贪了银子!他怕不是想要包庇什么人?!”崔太后一直想要顾晏手里的那支黑甲军,自然是要鸡蛋里挑骨头,找出错儿来。
小皇帝忍不住替顾晏辩解道:“母后,官银丢失距今已经过去了半年,岂是三两天能查清楚的。即便是要审案,也得等太傅回了京都。若那几位大人真的有罪,朕相信太傅绝对不会包庇纵容。”
“更何况,太傅此次前去是查堤坝坍塌一案。”小皇帝见崔太后脸色不虞,这才悻悻地闭了嘴。
崔太后柳眉轻挑,但到底是母子,不想在外人面前驳了他的面子。“无论如何,弄丢官银还隐瞒不报,便是欺君罔上的罪名,论罪当诛。”
“母后......”小皇帝低呼一声。
大禹立国时日尚短,正是需要稳固民心之时。那些人虽犯了错,但还不至于被处死。而且,官银丢失,下落不明,不应该先查出幕后主使么?母后这般随意就要处置了那些人,实在是有失公允。
更让他难受的是,母后为了排除异己,时常都不问青红皂白就给人定罪。如今,人人敬畏太后,却未必真心诚服于皇室。如此的咄咄逼人,后果堪忧。
可是,这些话,他只能藏在心里,不好诉之于口。
孝字当头,他虽是皇帝也不能说太后的不是。
崔太后到底还是对顾晏存了几分忌惮,冷静下来后便没再提及此事。她挥手屏退了内阁的几位大人,与小皇帝说起了琼华公主的亲事。
“楚家提亲,哀家答应了。”她说道。
小皇帝淡淡的嗯了一声,不见有任何异样。“皇姐的意思是......”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有她说话的份。”崔太后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似乎想要从他的神情中窥探出什么来。
然而,小皇帝神色如常,根本找不出任何破绽。
崔太后凤眸微眯,心里骤然生出一股危机感来。
什么时候,这孩子竟有了这份定力。
再有个几年,岂不是更加难以管束?待他亲政,她便不能再垂帘听政,只能屈居于后宫了。想到这里,崔太后隐隐生出一丝不甘。
尝到了权势的滋味,她不想放手了。
小皇帝见她神色古怪,不动声色地关怀道:“母后?可是头又疼了?”
崔太后定了定神,嘴角微微掀起一抹弧度。“你舅舅此次赈灾,劳苦功高,皇帝可想要怎么赏他了?”
她以为弥补上了丢失的粮食一切都万事大吉了,便开始琢磨着给崔家捞好处。
小皇帝笑了笑,不置可否。
太傅送往京都的奏折里虽然没提到这茬儿,但在密折里却将此事的来龙去脉细细的说了一遍。知道崔国舅一路的所作所为,小皇帝早已心生不满。若非看在他自掏腰包将粮食给补齐的份儿上,他才不予追究。差事办成这样还想着要赏赐?母后也太过公私不分了。
见小皇帝不说话,崔太后的眉头就不自觉地蹙了起来。“皇帝莫非听到了什么谣言?那都是政敌中伤,想要离间你们舅甥之间的感情,你可别中了他们的圈套。”
“没有。”小皇帝故作惊讶的抬眸。“可是舅舅出了什么事?”
崔太后见他神色不似作假,只得把话圆回来。“他是去赈灾,能出什么事。对了,你大皇姐的亲事定下来了,这公主府也该打理起来了。哀家的意思是,重新建府未免劳民伤财,正好城东有座宅子空着,便赐给她做公主府。皇
↑返回顶部↑